阅读
-
小说、散文阅读
- 小说情节四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 分析人物形象(从多个角度分析)
Q:指出(说出)人物性格
A:……是一个工作负责,有同情心的人
Q:简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A:①……工作负责:从……可以看出;②……有同情心:从……可以看出; -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或事情发生的背景(点明景物……的特点)
②渲染……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③为下文……做铺垫
④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 标题的含义或对标题的理解(从内容和中心方面)
①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揭示了文章主旨(比喻,象征) - 人物描写(加点词)的分析(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描写,“……”等词生动地写出了……(表达了……) - 插叙的作用
①补充交代……
②为下文……做铺垫
③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 对动物的描写
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从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等方面任选一点简要分析
先指出特点,再举例分析
语言表达:语言上比如精炼、含蓄,修辞句式方面比如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写作技巧:详略得当,首尾呼应,设置悬念,以小见大,对比衬托,以动衬静,借景抒情,欲扬先抑等
-
议论文阅读
-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 论点
论点是作者在文中所持的观点、看法的句子,一般是个简单的单句
找论点,看标题(论题是有待议论的问题,论点是作者的观点)
①论题型(如:小议诚信)
②论点型(如:小诚信铸就大事业) - 论据
①事实论据(具体的人物事例)
②道理论据(名人名言、公式定理等) -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论证的作用分析 :……论证,用……(论据)充分或有力地论述……(观点),使论证更令人信服
(或更有说服力,或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或观点更鲜明) - 议论文开头段(事例)的作用
①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
②增添文章的生动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名人事例,作为文章的事实论据。 - 议论文结尾的作用
①阐述……的内涵,深化……的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②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 论述过程
Q:文章如何提出观点,如何论证,怎样总结
A:先……,再……,最后…… - 概括段意:
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
说明文阅读
- 说明文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 说明文的段落结构
总分、因果、并列 - 说明方法的作用
格式:……的说明方法,用……准确具体(生动形象、突出强调、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示例: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世纪大桥的长度
①列数字、举例子:准确具体 ②打比方:生动形象 ③作比较:突出强调 ④分类别:条理清晰 -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 准确性:
(例:“黑匣子”这名称,大多数专业人士不这么叫)
Q: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
A:“大多数”是指大部分,说明大部分专业人士都不这么叫,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Q: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A:不能去掉,“大多数”是指大部分人,如果去掉就代表所有专业人都不这么叫,这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生动性
①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
②多用熟语,诗词或引用故事传说;
③多用短句,句式整齐
④多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或形容词
- 说明文开头讲故事
①引出下文对……的说明
②增添文章的生动性、可读性 - 说明文插入传说,古诗词
①增添文章的神秘色彩(传说)或文学色彩(古诗词),增强文章生动性、可读性
②说明了…… - 说明文标题的好处
①直接明了地交代了说明的对象或内容
②新颖别致,运用修辞,形象生动,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 概括段意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
记叙文阅读
- 概括情节
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 分析加点词
①“……”用了……的修辞或描写方法,写出了……(表达了……)
②“……”是……(含义),这里写出了……(表现了……) - 品析句子
①用了……的修辞,生动地写出了……(表达了……)
②人物……描写,“……”等词生动地写出了……(表达了……) - 句子的做用:
- 在结构上
①在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如果开头是抒情句,那么还有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②在中间: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承接上文对……的描写,引出下文对……的叙述
③在前半部分:基本是有埋下伏笔,为下文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④在后半部分:照应前文,前后呼应
⑤在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升华主题 - 在内容上
①写景句:渲染气氛、烘托文章的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情感
②抒情句:点明文章中心,揭示文章主旨
③议论句: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注:句子在文章结尾一般先分析结构,再分析内容
- 概括文章的主旨
通过……的故事,歌颂(赞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有启示性,有教育意义) - 用另一篇文章与此文做比较(两文比较相似)
可以从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 一句话的某两三个词能否调换顺序
不能,因为:
①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②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③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
其它
- 说明
中考阅读的各类文体实际上在许多问题上的答题格式是相同的,要灵活运用 - 阅读题答题常识
-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倒装、反问、排比、对偶、借代、设问、夸张、双关、重叠、引用、对比、象征等
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③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④反问:强调,加强语气
⑤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⑥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⑦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⑧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 描写方法
①描写角度:正(直接)、侧面(间接)描写
②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③景物描写: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④景物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以动衬静是突出静,而动静结合是突出动与静共同产生的效果 - 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寄情山水、长亭送别、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 -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 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讽刺
①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答题格式:……和……对比,写出了……
②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③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④欲扬先抑:先抑再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答题格式:先写……抑,后写……扬,前后对比,很好得表现了……
⑤以小见大: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答题格式:文章写了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更好得表现了……的中心 - 引号的作用
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 破折号的作用
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 前后照应的作用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作文
-
议论文写作
- 并列论证式
①引出材料或运用排比,提出中心论点
②简要阐述论点的意义(4-5行)
③事例1:分析+总结(因果:因此,……)
④事例2:分析+总结(假设:如果不是……,怎会……)
⑤道理论证(分析当下,结合自身)
⑥总结(强化论点,提出号召) - 有古至今递进式
①开头引述材料,提出论点
②举古例(多个典例)
③分析总结古例(单独一段)
④转折分析并引入当今形式,意义
⑤当今事例+总结分析(详例)
⑥总结议论,关联自身
⑦结尾照应,总结 - 正反对比论证
①开头引述材料,提出论点
②举正例(分析+总结,有多个典例就不用详例)
③过渡(总结正例+引出反例)
④举反例(分析+总结,详例,因为不好找多个典例)
⑤总结(分析当下,结合自身)
⑥结尾照应,点题 - 两个分论点式
①引出材料或运用排比,提出中心论点
②简要阐述论点的意义(4-5行)
③分论点1+事例分析(因果:因此,……)
④分论点2+事例分析(假设:如果不是……,怎会……)
⑤道理论证(分析当下,结合自身)
⑥总结(强化论点,提出号召)
注:分论点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提出
例子:
①是什么:
要写一篇以“坦然,才是美的真谛”为中心论点的议论文
可以从是什么角度阐述“坦然”的内涵
分论点1:坦然是快乐和美丽的源头活水
分论点2:坦然是物我两忘后的一-种超脱
分论点3:坦然是尔虞我诈外的一份闲适
②为什么:
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可以把中心论点作为原因,去揭示该原因产生的结果或作用、价值、地位等
分论点1:不要轻易说”不“,可以使我们遭遇挫折时,更加理智更加坚韧
分论点2:不要轻易说“不”,可以使我们面对苦难时,更加沉着更加勇敢
分论点3:不要轻易说“不”,可以使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力量
③怎么做:
以“人应当诗意地生活”为中心论点,写一篇文章
可以从怎么办角度拟写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1: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
分论点2: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从阅读中汲取养料
分论点3: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 - 把握三度写好议论文
①摆事实讲道理要联系热点--深度
②论述要联系现实--高度
③行文要紧扣观点(核心词)--清晰度
对作文材料只能引用不能扩充
-
记叙文写作
- 感悟类作文的情景交融结构
因为……(事),看到……(物),悟出……(理) ,变得……
事例不能太陈旧(回避学校或考试),感悟物要新颖,尽量植物,分析感悟要合理安排详略
①开头
②叙事(简洁,新颖)
③描写感悟物(生动,有感染力)
④第一次引导(感悟其精神)
⑤第二次引导(受到鼓舞)
⑥结尾 - 感悟类作文的由物及人结构
因为……(事),看到……(物),悟出……(理) ,变得……
事例不能太陈旧(回避学校或考试),感悟物要新颖,尽量植物,分析感悟要合理安排详略
重在叙事描写,简略分析感悟
①开头:提出感悟物,奠定感情基调
②叙事(简介生动,紧扣感悟物)
③引出感悟物,并生动描写,扣住核心精神
④分析并感悟(只针对感悟物,要求生动深刻)
⑤由物及人,需照应上文事例
⑥结尾 - 叙议结合结构
①开头
②叙自己一件事(设置波折,穿插心里活动)
遇到困难,得到别人的帮助或开导,自己的心理感悟,重树信心,取得成功
③感悟段,议论或抒情(100字左右)
④结尾 - 记叙性散文
①如何拟小标题:
小标题应句式整齐,语言生动
选取有意义的一个特定时间地点的小镜头
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展开情节
每个部分先细致生动叙事,后总结抒前,200字左右
②拟小标题的例子:
地点变换:师生情--操场.鼓励,宿舍.信任,教室.提醒
时间串联:为他点赞--晨练.拼搏,午睡.奉献,晚休.担责
事例串联:这才是青春--敢挑战,勒钻研,不失信
人物串联:幸福在其中--友.一张字条,师.一块面包,母.一碗稀饭
情感串联:我在初一--喜.温馨大家庭,怒.自私小算盘,乐.合作拿第一
名句串联:这才是青春--有志者事竟成,长风破浪会有时,吹尽黄沙始得金
③拟首段总起句:
收获启示,比喻主旨式,空间(时间)变换
④三条线索写亲情:
时间线:从小写到大
物线:亲情的寄托物
感情线:亲情
-
扩写
- 形式
①自由扩写型:题目中并不规定需扩写的地方,由答题者自己选定
②指定扩写型:在题目中已划好了需扩写的范围和要求 - 方法
①要仔细阅读句子,确定中心,围绕中心找准扩写的重点,分清扩写的主次,重点该扩写的地方,要不惜笔墨,次要扩写的地方要一笔带过,这样的文章会给人以中心突出、结构合理的印象
②扩写时补充的内容要与原文内容一致,衔接要自然、流畅
③想象要大胆,要与众不同,努力营造新环境,创造新形象
④要保留句子实质,不能一味地扩充而改变句子原来所要表达的意思 - 注意事项
①扩写是有中心的扩展,这个中心就是所给材料的主要意思,需要围绕这个中心思想去添枝加叶,使原文更加具体、完整
②一般来说,扩写的原材料往往只有一个简单的梗概和情节,扩写就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原文中不明确、不具体的地方,多问几个“怎么样”、"是什么" 、“为什么" ,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合理而又丰富的想象。想象出更细致的故事情节,想象出更生动的人物形象,交代出必要的时间、地点、环境,把原文没有写出来的东西补充完整,把原文没有突出的中心意思更好的表现出来,使文章更加充实、丰满
③扩写结束的时候,一定不能游离材料之外,不管中间你是怎样发挥想象力去补充情节的,到收尾的时候,一定要回归主题, 这一点尤其重要,很多人扩写上瘾,到最后直接改变了所给材料的结局,这是大忌,有可能会把前面你所给出的精彩扩写完全抹杀掉
-
中考写作要点
- 一般800字以上才可能成为一类文
- 材料作文暗合题意,写成记叙文的正常给分(但须点题明显)
- 议论文扣题,有事实论据,议论性文字较少的文章不扣分,有文采的给45分以上
- 材料作文写成扩写,不及格
- 议论文难高分,记叙文风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