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内向的朋友,从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立志当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第一人,然后大学的时候,莫言老先生得奖了。当时,我只记得,她笑着说自己多年的梦没了,说这话时,旁观者也在笑,我也在笑,只不过,她眼里的风采渐渐消失,我心里突然疼了一下。
她内向,不会说笑话,每次搞笑的事从她嘴里说出来,只会变得无趣乏味,而她发自内心的自嘲,却逗笑了所有人。
她曾说,现在,谁说什么也伤不到我,别人从来也只是说,无论怎样,人生来就是孤独的,比如生病,再病,再痛苦,也只会有你一个人承受。
她曾说,以前常常死心,自己胃痛,吐的不行,男朋友依旧打游戏;曾经最好的朋友许久不联系,拜托妈妈帮忙要一下微信和电话,然后,许久一次吵架中,妈妈很不屑的说,有什么用;她半夜迷路打车,司机看起来很不老实,她想给在附近的朋友打一个电话,可惜,发现自己在这个城市,无人相识。
她说,自己小时候,最常看见的就是虚伪和狭隘,每个家庭都围绕着前后院那家人不行,那块地被占,那家女的不守妇道,那家男的懒惰不正经;她说,自己妈妈就是那种典型的嘴碎的农村妇女,每一回姑姑从大城市回家,都会念叨别人家的不好,小时候觉得自己的妈妈着实虚伪,所以,变成了内向的人,不过长大后知道了,她责怪自己对妈妈要求太多,她的世界是封闭的,可以不说话,不交流,但是,妈妈是成人,对于妈妈来说,那些闲言碎语,却是她和有见识的姑姑间唯一存在的话题交集。
因为内向不说话,她有些悲情的叙述道,“有一次老爸怕伤害我,问我你知道爷爷死了吗?我怎么会不知道?我只是不爱说话,又不是不懂事。我觉得特别伤心,爸爸怎么会不理解呢?我可是他的小棉袄啊。可是,老爸那种明知道怕我伤心,也要确认一下我是不是真冷血的表情,又让我很心疼,那时候,我第一次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很过分。长大后,知道了一个词,叫做自闭。可能,那个时候,我应该就是个自闭儿童吧。”
这可能是所有内向者所会遭遇的误解,被最亲的人误解。
亲爱的你,亲爱的内向者,你也知道的,内向者的童年最是舒服,因为安静会给你带来一片的赞扬。
后来,你长大了一点,什么都好了,也会多说话了,但是,你却发现周围的人对你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越来越高,你过得远没有童年幸福。
再大一点,你也搞不懂,你成长的环境明明父母恩爱,家庭和谐,为什么会听任渣男摆布?当渣女的舔狗?
后来,你发现不只是父母离异的孩子缺爱,家庭和谐的孩子也会缺爱。所以,此刻你理智的情绪便一下子来了,内向者的善良,想的不是责怪家庭,想的却是,养个孩子真的不容易。不用质疑,内向者的脑回路清奇,但是一针见血,毕竟,只有内向者的世界会一直冷静,冷静便理性,理性得明明很温情,却难以被理解。
内向者却选择原谅,不论证对错,毕竟,这个世上,谁都不容易。
你知道的,爸爸妈妈不是不爱你,是你不说,你不说,他们就不会知道。
亲爱的内向者,别气馁!
现在,姑娘的男朋友很爱她,她也很喜欢他,只不过,不敢依赖。,害怕失望。 她越读书便越明白人性。她怕她依赖成性,失了自己,最终却怨恨他。也怕他一开始甜蜜担负,最终因太过沉重,而渐行渐远。
人性这个东西,谁也说不准。
即便经历种种,而你还是不爱说话。坦然承认吧,你就是内向,不愿与人交流。
只不过,经历一些,成熟的好处便显而易见了,即便谁再说什么,你也不会多说一句。你有要做的事情,不必强求谁的人情,你不爱说话就代表不了你是否值得信任,不是你的问题,是别人的见识狭隘,不愿接受自己看到的。
人,都不容易。
内向的你要记得,你若既优秀又擅长交际,那也太完美了。
还有,天妒英才。
这个世上什么都要找接近的距离,但,始终无法消弭距离的。
既然都有距离,那么自私一点吧,与世界保持自己觉得舒适的距离,无论世界多喧嚣,自己安静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