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上说,诉讼是场高消费,尤其是请人帮忙打官司,花别人时间,花别人的专业知识,享受别人多年积攒的经验。但还是有不少人不信这个邪,觉得要货比三家,找到性价比最优的律师,购买最便宜的法律服务,也一样可以达到预期的诉讼效果。对此,我持极大的怀疑态度。
从普通百姓角度看打官司大致有三类案件:一是案情脉络清晰,傻子也能看出必定可以赢的官司;二是案情脉络清晰,傻子也能看出必定要输的官司;三案情云遮雾罩,需要专业人士帮助才能打的官司,输赢另说。第一种官司,完全没有请律师的必要,这种情况下,非要找个律师充门面,当事人的议价能力非常强。对于这类案子,菜鸟级别的新律师很欢迎,因为需要练手嘛,费用少点无所谓。第二种官司,存在请律师的可能性,关键看当事人是否要博一把。特别强调,打官司是当事人的事,因为当事人掏钱打官司,又是诉讼结果的最终承受人,而律师扮演的角色是最大程度地维护其利益的钢铁侠的角色。这种案子往往很难做,花钱找经验不足的,对自己的议价能力不自信的律师来操刀,本身就冒着巨大的风险。如果,当事人再喜欢搞价,杀价,比价,本身就是不断地将律师身上的压力减轻减轻再减轻的过程。相信我,一千元的律师费压在律师头上,跟一百万元的律师费压在律师头上,对律师的压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第三种官司,必须请律师,而且必须请经验丰富的律师,因为这类案件的走向存在多种可能性,很多文书上表述的细节、法庭上措辞的推敲、证据上提出不提出的微妙等等都需要不断地反复地拿捏,而且需要有在高强度的法庭对抗中瞬间捕捉战机的能力。这种能力没有少则五六年多则一二十年的实战锤炼,无法如条件反射般表现出来。
你告诉我,这样的律师你能花最小的钱找到吗?这样的律师他该有多么的职业自豪感,对自己该有多么强烈的自我能力认同,你用菜市场买菜的表情和语调讨价还钱能够请到这样的律师吗?
打官司的人最大的错误认识是什么?是认为现在律师那么多,我何必一定要非你不可,你拽什么拽,大不了再换再找,不信找不到便宜的律师。这种人的错误在于,他不知道律师办案是需要投入时间精力的,对于一些疑难案件,前期的准备,或者战前准备工作有很多要做,这些都需要花时间来做,留给律师的战前准备时间越长,准备越充分,越能够实现当事人利益的最大化。2012年的夏天,我接待过一个刑事案件上诉案当事人的妻子,人很焦虑,但也很有“耐心”,不断地与律师沟通,不断地询价,不断地砍价,迟迟无法确定下来最终委托的辩护律师人选。当时我就告诉她你要给律师留出时间来看十几本卷宗的,不能无谓地浪费时间了。可能,对方内心把我基于职业习惯表达的关切当成是接活儿的套路,全然不以为然。后来,本案上诉开庭的时候,我特意安排助手去旁听,助手回来说,那个妻子最后委托的那个律师在法庭上磕磕巴巴,明显对成堆的案件材料不熟悉……最终的代理效果可想而知。
老话说“便宜没好货”,在律师行里真是这么个理儿。很多打官司的百姓到了菜市场里也懂这个道理,但是到了律师事务所就犯糊涂了,就忘记了古训,根本原因在于比价体系无法建立造成的对律师价值的想当然类比。从律师角度看,这种想当然的类比带有极大的随意性和对律师职业的不尊重。无尊重无互信,互信建立不起来,谈什么受人之托忠人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