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与朋友一起看了《天气之子》回来之后又找出了《你的名字》来看。简单的想就着这两部电影谈谈我的想法。
不得不说,《天气之子》让我有些失望。
故事并不复杂,少男少女为了爱情与全世界对抗。画面也一如既往的美丽,这部电影都带着柠檬水一样清新的感觉。按理来说,这样的情节应该是最容易引发人们心中的触动。谁不曾有过对那没说出口的爱恋的遗憾呢?谁又不曾有对那年少时期柠檬水一般清新的心悸?电影里的勇敢,你我不曾有,却希望画中人有,我希望成为画中人,我希望,我能拥有那样奋不顾身的爱恋。但是,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竟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局外人。
我想,好的电影是要逼你站队的。这种站队表现在《天气之子》这样的题材里面就应该是对那份爱情的向往并由此希望画中人代替自己成功走到一起。《天气之子》的故事里本来是应该逼着观众和少男少女站在一起,可是一方面,对于他们的爱情的描绘并没有那种鲜明的美好或者朦胧的清新,反而让人觉得突兀;另一方面为了两人在一起,男孩让女孩舍弃晴女的身份,东京陷入三年不断的雨天,直至甚至一半的东京都被淹没,本以为,电影会给观众一个好的理由,也不想,到头来他只是说,东京本来就是一片海,这一切都是大自然在操控着,不是因为谁而变成这样的。这样的说辞,实在是让人不能接受。所以,整部电影给观众的观感就是两个人为了莫名的爱情让东京被大雨颠倒。
再看《你的名字》,这部电影的故事和背景都比《天气之子》要复杂得多,不过在故事的叙述上力量要强烈一些。只不过,在一些小细节之中让人感觉有一些可惜。在两人为了记住彼此的名字而互相在对方手上写字的时候,黄昏突然离去,两人又被隔绝在两个世界之中。明明就在身边,却再也看不见了。然后镜头给了男孩,男孩不断念着女孩的名字,三叶三叶,然后渐渐的就不记得了,男孩痛哭。镜头又切给女孩,她飞奔下山,反复着男孩的名字,过了许久突然哭了出来说,我不记得他的名字了。其实这一段,是整部电影当中最让人动容的部分,可是这样拖沓并且夹着了很多东西的叙述方式生生的磨去了故事的感染力。在《摆渡人》的书中男主人公骗着女主人公进入另一个世界,两人从此分割。明明近在眼前却再也不能看见彼此。这一段的描述在我脑内展开的画面便是两人相对而泣,隔着一道薄薄的结界。这样的叙述方式不仅拉长了两人的悲伤,也让观众更直接的感知到,两个人是真的再不能相见。那样的画面,给人压迫感,这种压迫感是从心底蔓延开来的难过,不愿意相信。那样令人动容的画面便是将观众推向少男少女的最后一击。可是很可惜,并没有看到。
好的电影逼着观众站队,而能引发观众反思的电影却让人在选择之间徘徊。《小偷家族》这部电影便是如此。小偷,几乎不会给人以同情感的身份,在电影一次又一次对他们的人性解剖中,人们不仅对他们产生了同情感,更想要与他们站在一起,可是,小偷这个不为社会普世价值观认同的身份,逼迫着观众站在选择的岔路口,进而反思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如此悲剧的发生,进而从主人公本身向社会背景以及制度方面思考。因此,这样的电影便成功地给予了观众思考的空间。还有一部电影《雪国列车》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观众随着反抗者从列车的最后走到列车的前面,在内心深处经历了对主人公的同清,犹豫,反思。这样一部反映了整个社会阶层和发展历史趋势的电影的最终完成便交到了观众的手上。在观众和艺术家的合作之中,一部成功电影便诞生了。
一谈到新海诚,就不得不说宫崎骏,这一位日本动画电影不可能绕过的艺术家。可以说,宫崎骏只不过是用动画的方式来拍电影,他是真正做电影的人。而新海诚,电影叙事能力还有些若。至于两者选材上的区别,想必是作者的阅历与希望的表达的内容不同影响的,也不必说谁就更高雅。
不知不觉竟说了如此多,最后如果问我要不要去看《天气之子》那我想,不妨等到热得连空气都焦灼在一起的夏天,再将这杯清新的柠檬水一饮而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