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伯没有继承太王的王位,而是让与了他的弟弟季历,因为季历有个儿子叫姬昌。其实太王是想传位给姬昌,但周礼是父死子继,不像夏朝兄终弟及,要想传位给姬昌,先得传给季历,同为兄弟,本应长子太伯即位,但太伯却让与了季历,与仲雍来到了南方,也就是无锡这一带,文身断发,建立了勾吴。
太伯大贤,让出了本应继承的王位,其后世寿梦有四子,其中小儿子季札也贤,寿梦想要传位给他,但季札坚辞不受,说长子在,不当受,若长子不在,次子尤在,不当受,寿梦没办法,他死的时候嘱咐长子诸樊,你传给二弟余祭,余祭传给夷昧,夷昧再传给季札,寿梦想这样间接地传位给季札。寿梦死了,诸樊即位,诸樊死了,余祭即位,余祭死了,夷昧即位,到了季札,季札仍坚辞不受,说诸樊长子尚在,不当受,若诸樊子不在,夷昧子尚在,不当受,反正季札铁了心不要王位。
夷昧没办法,传给了他儿子吴王僚,可诸樊儿子公子光不高兴啊!这王位本是他的,季札不受该传回诸樊的儿子,但周礼父死子继,夷昧死了按理也该传给自己的儿子,这关系有点儿乱。此时正好楚国把伍奢杀了,伍子胥逃到了吴国,他劝吴王僚出兵攻打楚国,公子光劝吴王僚说伍员为了个人恩怨,非为国家大计也!伍子胥看出来了,公子光对于吴王僚的即位不满意,所以他为公子光找了个刺客专诸,并造了一把鱼肠剑,伍子胥找个地方休息去了,他等待着公子光的成功。果然,专诸把吴王僚杀了,这便是专诸刺僚的故事。
公子光顺利当上了吴王,即吴王阖庐,阖庐文用伍子胥,武用孙子,屯草积粮,厉兵秣马,西攻楚,南击越,北服齐晋,称雄天下,是为春秋五霸之一。
阖庐在和吴王僚夺位的时候,季札看不惯侄子们的争权夺利,离开了王宫,去了延陵,所以后世称其为延陵季子,延陵季子是我喜欢的古人之一。
当初季子出使晋国,路过徐国,徐君看上了季子佩戴的宝剑,他没好意思开口要,季子心里明白,他在心里说,等我从晋国回来就把宝剑送给你,季子到了晋国,看了晋国的国政,对人说晋国的国家大权会落在韩赵魏三家,果然后来三家干死知伯分了晋,这便是三家分晋的故事。
这里说季子一年后离开晋国回到徐国,此时徐君已经死了,季子仍然把剑送给了徐君,挂在了徐君墓前,从人问他徐君已经死了,为何还要把剑挂在墓前,季子说了一句话,对我影响很大,他说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这便是季子挂剑的故事。圣哉季子!我们读史就应该从历史中学习对自己有用的思想和观念,历史上不是有以史为镜那句话吗!我们钦慕季子挂剑,不正是被延陵季子的信义所感动吗!
寿梦的想法很单纯,但自古以来宫廷杀戮皆为王位,像南汉中宗在位十几年杀了十五个兄弟,像齐桓公为了王位杀了他兄弟,像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像楚公子弃疾老谋深算,夺王位时也是不择手段,像杨广弑父杀兄,像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像胡亥沙丘之谋,这事儿太多了,哪一桩哪一件不是为了权利,但历史告诉人的,并不那么简单。
赵匡胤建宋,他死了可他儿子还小,帝小母壮最可怕,容易造成后宫干政,不过这短时间内不可能,因为赵匡胤他娘还活着,但他娘要是死了呢?谁管赵匡胤他老婆,这点汉武帝做的比较绝,凡是有儿子的后妃一律陪葬!嘱托霍光、金日磾、桑弘羊、车千秋、上官桀五位辅政大臣,虽然霍光结局不好,但他创造了汉人精神。
赵匡胤死前听了他母亲的,传位给了他弟弟,要是让后妃陪葬,以开国忠臣数位为辅政大臣,以赵光义效周公辅成王故事,宋朝的历史不知会怎样,但宋刚立,五代十国的残局还没收拾干净,再加上许多少数民族的力量,宋朝迫切需要一个有作为的皇帝,而赵光义就是,也许经过权衡利弊后,赵匡胤才传给了他弟。每一个决定都有他的原因,但历史是不可预测的,这也是他吸引人的地方。
聊远了,回到吴国上来,吴王阖庐称霸后,越国国君允常死了,阖庐趁火打劫,攻打越国,结果被勾践射死了,吴王夫差即位,带着仇恨把越国打败了,勾践带着五千多人坚守在会稽山上,让文种买通了伯嚭,伍子胥劝谏也没用,夫差把勾践放了,然后卧薪尝胆故事出来了。夫差还一味北击齐,会盟晋,伍子胥再三劝说齐为疥癣之疾,越实乃腹心之患,可惜夫差不听,听了小人的,把伍子胥杀了,可惜了一位王霸之佐,不知功成身退,悲哉!结果都知道的,勾践灭了吴。范蠡聪明,急流勇退了。
写到这里突然感慨,不管哪朝哪代,都会有贤人小人,但也不论怎样,历史的车轮不停的向前,当时的人也终归一抔黄土,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亦读张良感慨:黄石公授我,汉高祖封我,弃这荣华富贵,从赤松子游,你不看那春秋,范蠡还驾舟,文种留异首,管你那英布彭越淮阴侯,理你那萧何周勃樊屠狗,谁知你刘敬姓刘姓娄尽出谋,我走,你留,不过青烟数缕土一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