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忍,忍到春暖花开;你要走,走到灯火通明;你要看过世界辽阔,再评判是好是坏;你要卯足劲变好,再旗鼓相当站在不敢想象的人身边;你要变成想象中的样子,这件事,一步都不能让。
——卢思浩
社会学把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的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称为社会阶层。各阶层之间流动受阻的情况就称为阶层固化。
其实拿生活中的事件举例,道理还是很浅显的,而且随处可见。
时常听见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上进,学习不努力,辛辛苦苦攒的钱都用来了给孩子补课,只希望孩子成绩有所提高。不说多高的成绩,普普通通的二本三本,哪怕只是有个大学上都感到幸运。
然而被动的承受而无主观进取的意愿是坚持不了太久的。
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尤其在小县城中更甚。资源越是贫乏,越是不懂学习。也会听到很多中学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一代不如一代。
之所以把它和“阶级固化”扯到一起,因为俗话说“知识改变命运”,命运是什么,是圈子。
现代年轻人对学习缺乏热情,除了本身懒惰之外,一方面,父母不希望孩子长大远离自己,把简单平淡定义为孩子幸福的标准,这种态度在一定成分上造就了孩子不思进取的心态,父母是孩子坚实的后盾,至少当自己不具备任何能力的时候,房子,车子已经不愁了。
其次,和你接触的圈子有关系,我个人觉得,重点高校的学生必然是比普通高校的学生认学的,明明已经很优秀了,为什么还这么刻苦啊?因为圈子的不同。
每一个由社会关系围成的一个大圈子中就会有阶级的产生。所以比你优秀的人才会比你努力。
我们那一代的孩子,一个班级中我总觉得乡下的孩子是特别吃苦耐劳的,但我又觉得,在我的后辈之中,越来越感觉不到这样的劲头。
我本人就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因不思而辜负了太多岁月,现在就要靠加倍进取去弥补,索性,还不晚。
说完中学,再谈大学,曾经能考上大学是多么光荣的一件事,现在的大学生遍地都是。
大学,是一个可以改变人生轨迹的分水岭,不管你读的是重点还是普通学校,进取的心是谁也阻挡不了的,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
当然普通大学有个弊端就是会促使人懒惰的滋生,一群不思进取的人聚在一起,聊的也都是游戏八卦,你以为我们都一样,平时不学,考前突击,及格不难,期末若是有同学帮助,还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若是一不小心挂科了,大不了补考。可是这并不是真正的优秀啊。
时常迷茫,时常彷徨,尤其在身处普通学校的时候,身处在一个充满懈怠的圈子里,整天萦绕在耳际,左耳进右耳出的都是当下最时髦话题的时候;睁眼闭眼看见的都是他人因享受当下而快乐的面容的时候,我想知道他们是真的快乐吗,是意识不到还是已经认命懒得折腾了?
反正,我是不快乐,因为对环境不满而没能力去改变而不快乐。
有时会觉得自己像一个快要溺水的孩子,梦想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很怕在他人的干扰下变得烟消云散,不知不觉会被周围的圈子同化成其中的一员,所以拼命抓住一颗浮游的稻草。
梦想又是真实存在的,上帝不会辜负任何一个努力奔跑的孩子,记住一件事,就是努力奔跑,其它的交给时间,你要的,终将会得到。
迷茫的时候,不要多想,记住一件事,就是坚持奔跑,做一匹孤狼,骁勇善战,坚持过后,终有收获。
脱离大众的人云亦云的生活,是一个勇敢的决定,会失去安全感,还会遭人误解,但,那又能怎么样呢?你又不是过给别人看的。
能够收获别人的冷嘲热讽也是一件刺激的事。
有一种现象就是,普普通通的学生上着普普通通的大学,毕业后找个普普通通的工作,再普普通通的找个人结婚,生子,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哪有什么真挚的爱情可言,还不是年龄到了。
为着买菜时的几毛钱而争辩着,为着柴米油盐而忧虑,谈论的也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却从未被高档次的东西所吸引。
遗憾的是我们来不及认真的年轻过,却要认真的老去。
这让我陷入了一种恐惧:难道阶层与阶层之间就真的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吗?凭什么认为那些东西不会属于你自己,别人都能得到,为什么不会是你,你不过只是想从一个圈子跳到另一个圈子,真有这么难?
努力并不是为了赚多少钱,只是希望以后不用为了买菜时的几毛几块斤斤计较,不必因别人的眼光而低声下气,不会在买衣服的时候先看的是标价,也不会因昂贵的价格而放弃自己喜欢的一件大衣,会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使自己对于喜欢的东西有能力去买而不用货比三家仔细斟酌。
前日里看到一篇文章,有一句话这样写到:你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就是和周围千万个普通的人一样。
于是有着无数幻想,无数憧憬的我们逐渐变成了千万普通人之一。
优秀的人经岁月打磨,我们被岁月所压迫。
打磨后的生活难能可贵,而压迫后的生活力不从心。
鸡蛋从外打破是毁灭,从内打破是成长。
——李嘉诚
年轻的日子还很长,
可是今天又无所事事,
忽然有一天你发现十年过去了,
没人告诉你该什么时候起跑,
噢,你错过了发令枪。
计划最后总是要变成零,
或是变成那草草的半页纸。
活在安静的绝望中,
这是英国人的方式。
时光流逝了,歌也结束了,
但总觉得自己还有话要说。——弗洛伊德
见多了人们的接头喊打,看惯了长辈日复一日的努力工作。乡下的人们,宁可早起贪黑耕种一辈子,任凭岁月在手上爬满了老茧,也没想过改变,自己没机会,便将“知识改变命运”的重担交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生命的延续。我想,把耕作的时间哪怕是业余时间用来读几本书,把见解写出来,躺着就能收获稿费的生活他们是想都不曾想过的。
可是有时,他们的孩子可能也是这么打算的。
大学收费高、毕业工作难找,农村家庭的子女通过教育实现向上流动的成本越来越高,动力越来越小,从而出现固化。
其次,在不算富裕却又不愁温饱这样的家庭中, 孩子没有体会到生活的艰辛,老一辈人生活苦,总想给孩子好的生活,这种骨子里的溺爱,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孩子的眼光 。
其实,只要活着,就没有哪个人是容易的。
人的痛苦与焦虑来源于对生活的不满而又无力去改变,既不能适应又没有能力迟早会把人逼疯。
有位朋友说我过的比他好,起码乐观的心态以及幽默诙谐的情绪是他所不曾有的,又或是以前有过现在丧失了的。他奔三的年纪,仍无法养活自己,去大城市呆了一段时间,就感觉小地方配不上自己,还以他的资历反过来教导我,快乐只因没到他现在的年纪。
我想说,乐观的态度并非是我的生活真的过得无忧无虑,开什么玩笑,没有谁过的比谁好,有些战争,注定是单枪匹马。
我们时常以微笑示人以苦笑对心,快乐不代表没经历挫折,而是经历过后能够选择去热爱生活。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阶层与阶层之间的那条沟渠。
很多人没有阶级意识更没有想跳出阶级的欲望。
但既然意识到了就要努力去改变自己,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意识到就不可怕意识不到才是真的可怕。
最后套用一句歌词:
我们都明白生活的模样
风光背后的沧桑肮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