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中,能与你共享同一颗行星和同一段时光,是我莫大的荣幸。
——[美]卡尔·萨根《宇宙》
半年前,在朋友的直播间里看到罗胖的《启发》,下单收到书后,一直没有时间一气呵成读完。趁着这回长途出差,在高铁上读完了这本书,并把启发我的点做了笔记。
罗振宇老师在过去的十年里,坚持每天在微信公众号发一条60秒语音,这就是《启发》这本书的源头。他讲故事、观点,同时把内心有感悟、启发的点分享给读者。
对我而言,我看到的是在思维上打开了更深、更广、更高和更多维度的灵感启发。正如作者所说,每个读者能够读到的,其实只是已经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那么,就把我所看到的精华,摘录一二。
一、更深领悟
工作能力就是分清主次的能力。
原则,是让你的选择变得更少,竞争力变得更强的工具。
业余的人看见事件,专业的人看见事件背后的系统。
我们不是在“读”书,而是在通过外部的刺激来观察“自己”的变化,这才叫用心读书。
快乐是一种成功获取了外部资源的感受,而幸福是一种成功提升了内部能力的感受。
幸福就是提高审美能力,有审美能力的人,就是能把注意力从目标转移到过程上的人。
“距离”、“分寸”和“进退”就是情商操作的三个界面。
“会操心”、“敢着急”、“能解决”包含了一个职场人的三个基本素质。
其实所有的精神情况都是因为自我太大了,简单来说就是太自负、太自卑或者太在意自己。
我们缺的不是好东西,而是让我们感知到这个东西魅力的人。站在美好的事物旁边赞叹,我们就已经是他人最好的启发者和引路人了。
做决策要明白自己的资源结构。战术,是选择之后能赢,战略,是你随时有的选,战略能力,就是保持自己随时能有多个选项。
管理的核心是“规则”,颁布一套行动规则,大家遵守就行,而组织的核心是“关系”,大家即使在没有明确规则时,还是能够协作。
一个新东西的出现,表面上看是横空出世,但如果细究下去,它一定是某个老东西在新技术条件下的展现。它的底层逻辑一定不是新的。
绝大部分消费,其实是意义消费和身份消费。占有本身就是意义的实现,这可能是消费时代的最大秘密。
温和专制主义——我不强制你,但是我设定一个因素,利用你人性的缺点,让你主动去做我希望你做的事。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真正有价值的事,其实是忘他的结果,比如说写一部伟大的小说,或者创办一家伟大的公司。
手艺是什么?就是天天做,重复做,然后积累出来的认知。这样的认知无法言传,只有功夫到了才有。创业就是向着具体的目标,做具体的事,找具体的解决方法,把做的事变成自己的手艺。
二、更高认知
仪式的根本作用,就是找到一件事情的边界。
过去,知识是信息和工具,关键在于记住和使用。现在,知识是体验和环境,关键在于你和它之间能建立多么真切的关联。
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不是给人看最好的景色,而是给人可以努力的目标。
祖先、文化这些听起来虚无缥缈的东西,其实才是我们随身带着的最可靠的支持系统。
和陌生人协作,要点就两个:边界清晰,足够信任。
未来真正的服务,不是把全部可能的选择摆在你面前,而是帮你节省选择的成本。
有目标,会做事,善待人,有趣味,这才是一个人最高的修养境界。
学习知识至少能分成四层:听过、知道、理解和能讲。听过,就像你见过一辆汽车;知道,就像你会开车;理解,就像你会修车;能讲,就像你会造车。
在理念世界里,对错似乎很重要。但在现实世界里,信任比对错重要多了。
质量问题,其实就是数量问题,在数量不够多,底子不够厚的时候,很多事就是做不到。
世界有无穷多的维度和变量,在我们没看到的地方,这些变量埋伏了太多陷阱,所以越是在数据发达的时代,数据只能是一个验证猜想的工具,而不是指挥棒。
在政治学上有一个观点认为,权利的本质就是信息。如果在信息上被绕开,这一层权利就形如虚设。很多情况下,实际的权利都来自信息优势。失去权利是从失去信息开始的。这个时代,谁构建了信息上的吸引力,谁就拥有财富。
具体的有创造力的人,面对具体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再汇成河流,最后被总结成精神和原则,这才是世界变化的真实过程。
三、更广视野
过去,钱、社会关系、品牌是资本,未来,意义和创造意义的能力也是资本。
面对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我们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转换。
“轴承时刻”——能让人在沉迷和断开之间自如切换,那才是最好的游戏。
顾客在很多时候,是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此时他们寻求的,其实是清晰的指令,要怎么做告诉我就好了,别浪费我的精力,让我去猜、去选。
东西的好坏往往不是由东西本身决定的,甚至不是由主观评价决定的。最大的决定因素,其实是具体场景里的具体预期。
想创造一个系统,最重要的不是这个体系在理论上多完美,而是要造就一群靠这个体系为生、获得荣誉的职业化人群,他们会帮你捍卫这个体系。一切制度的根源都是人。
我自己也经常要向用户转述一本书的内容,这门手艺最重要的也不是忠实于原书,而是忠于自己被书中某个段落触动的感觉。
人的竞争策略也可以大体分成两种——在力量决定输赢的时代,存量越多的人,也就是"战士型"的人,越会赢。但是,到了认知决定输赢的时代,对存量越警惕对增量越好奇的人,也就是"侦察兵型"的人,才会赢。
要保持语言的敏感度,学习新的语言,熟悉新的词汇,我们母语的拓展,就是我们个人帝国版图的扩张。
说到底,营销就是讲故事。讲故事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的产品和其他更有价值的东西站在一起,在用户的心智中产生联想效应。这一联想,思考框架就换了,和用户的关系也变了,品牌和产品的价值也就上升了。
四、更多维度
做一件事,如果不能看到终局,能看到延长下去的趋势也行。每当决策两难时,加上一根辅助线,也就是延长线,来帮助思考,很多疑难就会迎刃而解。
我们这个时代正在发生一次切换:影响力,也就是你构建起协作网络的能力,比你实际占有的任何资源都更值钱。
构建影响力最重要的是效率,一个人如果能同时影响很多人,效率就高,写作和演讲就是这样的能力。
无论你现在是什么职位,你都可以通过发现问题、定义问题,来成功的掌握事务的主导权。这个世界正在由一个回答者掌权的世界,变成一个由提问者掌权的新世界。
一个终身学习者,必须有自己手头在做的具体的事,面对非常具体的难题要解决,这个时候,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思维模型才能帮到他。
世界上所有的职业,如果一个人能做到最高的境界,都符合霍尔姆斯讲的两点标准:第一,既是思考者又是行动者;第二,即着眼于现在,又站在所有前人的肩上。
过去的竞争主要是市场份额,你多卖一个,我就少卖一个。而现在的商业竞争,很多是以用户心智为战场的,你和用户关系拉近一分,我就要想办法更高一筹。
治疗选择困难症,不是要减少选择,而是要扩展眼界,知道什么是真正美好的东西。
好的写作只有一种,就是简洁、直白,能够准确传达作者所想。这跟所有好产品的本质相通,重要的不是表现它的创造者,而是尊重它的使用者。
同场竞争——未来的商业竞争,本质上是争夺消费者的时间。电影院、咖啡馆、出版社、培训机构、旅游公司,实际上都是在争夺同一批消费者的时间,是同场竞争,没有行业之分。作家凯文·凯利把这个说法又推进了一步,他说,未来,很多行业其实都是过滤器——在海量对象中,把无效选择过滤掉,让人更好地利用时间。
跳船力——不要只做局部环境中的最佳选择。总要留点余地,做些看起来没用的事,比如读点没用的书,为在随着组织沉船时,随时随地保有一定的跳船能力做好准备。
防止衰老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一生都处在上升期,让后面都有更好的高光时刻。有两个办法,第一,做一个巨大的工程,要用一辈子去完成的,第二,做价值持续积累的事情,越到后面,人生的奖赏越大。
真正的时间管理秘诀其实就是四个字——“沉浸”,沉浸在自己做的事里,“尊重”,沉浸的是自己尊重的事情。
时间还是一个网络。时间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两点,第一,我可以使用多少别人的时间,第二,我能和多少人的时间发生协同。
规模,本质上不是能力强的结果,而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大量重复的结果。所有上规模的企业本质上都做到了三件事的统一,第一,认知半径要尽可能的宽;第二,能力半径要尽可能的明确;第三,行动半径要尽可能的小。
书店不挣钱,但是书店可以汇聚客流,把周边的生意带货。跨界混搭,从横向整合的角度重新观察商业世界,会看到完全不同的景象。
最后,这个时期,对我启发最大的是书中关于政治的这个段子:
所有握有权利的人,本质上只有一件事,就是做好利益分配。
19世纪初,梅特涅亲王说过一句话:“政治最伟大的价值,就在于清晰判断各方的利益。”
其实何止政治,只要你想通过协调多人做做成一件事、梅特涅的这句话就很重要。“清晰判断各方的利益”,这句话有好几层潜台词。
第一,别看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但是每一个参与者的利益都不同。你认识到了吗?判断得出来吗?
第二,你打心眼里认可这个不同吗?你能让别人服从你的利益,而且还能设法帮助每个人实现自己的利益吗?
第三,如果这些利益是互相冲突的,你有能力找出办法平息这些冲突吗?
第四,在斗争中,不管你的优势有多大,你能为别人的利益留下足够的空间吗?
如果能想到这四层,即使处理的只是私人小事,我们也算得上政治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