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光
捕捉大青鱼
1997年5月11日,前荡电灌站电工张积男在附近(今沙家浜风景区)水面垂钓时,一条大青鱼上钓,一时无法擒获。只得把鱼竿丢入水中。大青鱼拖着鱼竿在河里乱窜。因鱼竿浮在水面上,有了目标。该村村民张明看到后,前来帮助,他摇来一条小船,两人在船上随鱼竿驱赶大青鱼。这条大青鱼游到哪里,他们的小船就跟到哪里。大青鱼停在哪里不动,他们就把船摇到哪里驱赶,设想把鱼拖到水边捕捉。张积男还用鱼叉把鱼插住,可鱼叉又被一折两段。这样折腾了半天,人也累了,还是被逃脱。
第二天,下浜村村民冯泉兴在这条河里捞到了这条已死了的大青鱼,背在身上,鱼尾着地,拖到家里过磅,竟重达94斤。人们都说:“像这样的大青鱼,闻所未闻。”
一只奇特的乌龟
2002年7月的一天,沙家浜镇张泾村村民朱根宝在芦苇荡里捉到了一只奇特的美乌龟。
乌龟长14公分,宽8公分,重9.5两,龟壳呈淡黄色,龟板呈白色,在白色的底板上有一朵朵绿色线条状的云朵,龟头两侧各有一条金黄色线条,龟的脚上均有细密的花纹。据朱根宝介绍,此龟是在芦苇荡的一个水池里抓到的,前几天,有人上门愿意出高价买下这只乌龟,但朱根宝拒绝了。
一条大鲫鱼
1998年10月的一天,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一条信息,有位退休工人钓到一条大鲫鱼,重达6.4斤。节目主持人说:“这条鲫鱼是从什么地方钓到的?”退休工人说:“是从沙家浜芦苇荡里钓到的,我原来以为是条鲤鱼,但看到的人都说,不像鲤鱼,倒有点像鲫鱼”。这就奇怪了,节目主持人问了许多老人,都说:这么大的鲫鱼别说有过,就是听都没有听说过。后来,节目主持人请来了水产专家,他说:“这条鱼既像鲫鱼,又像鲤鱼,实际是鲫鱼与鲤鱼杂交后的新鱼种,严格的说,应该叫鲤鲫。”
一只大甲鱼
芦苇荡里有一个小圩围,旧名登高圩。实际这里并不高,都是些低洼的荒地和河道,只有一小块特别高,站在这里,可以登高远望整个圩田,也许登高圩由此得名。
这登高圩的河道从未见过底,人们不知道河里有多少宿年鱼虾。有一年夏天的夜里,看场的老农半夜里听到悉悉索索的声音,睡梦中惊醒,以为有贼人偷麦子,可是没有人影。在月光下,隐隐约约看到一个脚桶大小的东西在麦堆上吃麦子,他急忙用竹竿赶走那个东西,谁知是只大甲鱼。他想用脚踏住,又恐怕它伸出头来咬人,只是在旁边赶走它。大甲鱼听见动静,连滚带爬地溜到了河里。第二天,他告诉了大家,人们都笑他是个“大笨蛋”。后来,人们时常看到河中的大甲鱼在河面上探水,一心要把它擒住。可是,许多捕鱼能手都空手而返。
1990年3月,村里为了改造这条河道,把这段河两头筑了坝,用抽水机把河水抽干。有个叫张明的村民在捉小鱼时,在污泥中踏到了一块硬物,结果发现它在动,知道是只甲鱼。在众人的帮助下,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只甲鱼逮住,一上秤,竟重达8.3斤。
张明捉到一只大甲鱼,人们争相来看,一时传遍四乡八邻。最后,南桥一位水产养殖户看到这是一只雌甲鱼,就花了1000元买了下来,准备用它培育繁殖小甲鱼。
有惊无险
1991年6月间,位于芦荡乡镇上的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仍在紧张施工之中,为了赶在建党70周年之前正式开馆,向党的生日献礼,承担施工的建筑工人正在三楼顶层上施工,准备按时完成“封顶”这最后一道工序。晌午时分,烈日难当,建筑工人常师傅一阵头晕,一失足,从楼顶上滚落下来。在场的人见状大惊失色,以为这一下子可能凶多吉少了。谁知常师傅云里雾里地翻了几个跟斗,一下子掉在一个泥潭里,刚巧是一个坐姿,四周都是砖头堆。底下施工的人赶忙过来把他扶起,准备送他到医院里去检查一下,可是他站起来走了几步说:“不要送医院了,我一切很好。”竟安然无恙。
事后,人们都说:“你们是在为革命先烈建纪念馆,是无数革命先烈在冥冥之中保佑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