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标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还记得小学的第一任班主任,因为我现在还是很讨厌她。

二年级,我做值日生。

午休被叫进教室,问我窗台上的两块钱哪里去了,我说我不知道。

她用很嘲讽的语气说:“拿了就说拿了,不要说谎。”

我哪里见过这种质问,哭着说:“我没有。”

当时教室还有其他同学,只是一个中午,我就成了全班同学眼里的“小偷”。

最后知道是另一个男生拿了钱,这事儿不了了之。

但是她始终欠我一个道歉,欠我一个清白。

要问为什么?是因为我家当时很穷,教师节也没有给她送礼。

为什么如此肯定?

因为她在教师节当天站在讲台上,问:“没给老师送礼物的同学站起来,我看看都有谁。”

站起来的只有两位同学,其中一个是我。



三年级,从铅笔换成钢笔。

全校都在宣传一种矫正姿势的钢笔,五六十块钱一支。

我没买,因为一支普通的英雄钢笔五块钱,也能用的很好,学校要求买的那种太贵了。

在大家都纷纷买了钢笔的那个星期,我的作业被挑出来批评了三次,不是说字丑,就是说错了不该错了的题。

而我的成绩虽然没有全班第一,但是前十名一定有我。

我想,大概那支笔他们都有回扣拿吧。

四年级,后桌男生一直拉我头发,我回头叫他不要再拉了。

于是就被老师点名罚站。

我解释是他调皮捣蛋。

她说:“上课不能回头不知道吗?做错事还犟嘴吗?站着!”

这次我没有哭。



上高中的时候,有小学同学联系我,说回去看看她。

我说,对不起,我不想去。

我想的是,她带给我自尊心上的伤害,一直到青春期才慢慢治愈。

我带着这份自卑过了那么多年,为什么要我回去看她?

很抱歉,我没那么宽容。

其实小时候我们都经历过类似的,“双重标准”。

学习好家境好的孩子永远都是对的。

做题慢了是太笨,人家就是仔细;

做快了是不认真,人家就是知识掌握扎实;

考试成绩差是上课不听讲,人家就是偶尔的状态不好失误了;

考试成绩好就是抄袭,人家就是认真学习努力向上的好结果。

以前不还有一个笑话么,打扫卫生的时候被教育:“学校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在走廊打闹追逐就会被骂:“你以为学校是你家啊!”。

话是这样说的,学生是这样被教育的。

“双重标准”,我们从小就在接触,一直过了这么多年。



再后来我大学毕业上班了。

刚开始步入社会,没车代步,每天最考验运气的事就是挤公交。

仍然记得有一天。

车慢慢腾腾的开过来,若我错过这一班车,一定会迟到。

使劲儿的往上挤,就怕迟到了扣那五十块钱。

我后面有个女人,使劲的推我,她一边推一边喊:“往上挤一挤,大家都上去了也好快点开车,往后走一走配合配合!”

后来她终于上来了,我差点被她推骨折。

车到下一站,又涌上来一大堆人。

我随着人流向后走,只可惜走不了两步又挤住了。

我后面那个女人又开口了:“别挤了!都要迟到了!就不能等下一辆吗?”

这种对于事情的标准线,为什么总是不一样的呢?



一个人能拥有两条不一样甚至相悖的原则,那么一定有一个,至少有一个,是假的。

这么说来,这个人也就是没有原则。

标准不能细分,细分后的不能成为原则。

脱离坚定立场去谈什么标准?

耍流氓。

但是人们却常常这样做。

还不如直接说:“对我好的,我喜欢的,就是我的原则。”

总比信誓旦旦言之凿凿的打自己的脸强。

其实所谓的双重标准,全都是一个标准。

那就是:“全世界我最大,我想怎样就怎样,不服你打我呀。”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