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给学生设计了一份作业。把一些短小精悍,比较精彩的文章印发给学生。每篇文章后面设计的是读后随笔。学生读完文章,就他感兴趣或受启发的某一点,把随想写到文章的后面。这样的阅读理解,不设计阅读思考题,只注重学生整体阅读后的阅读体验,并要求用文字把感受记录下来。
其实每个人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都会或多或少有所感悟。这样的感悟流露出来的文字,流露出来的情感,流露出来的想法,最是心中真诚的东西。而这样的宝贵的体验,又会随着阅读的结束而稍纵即逝。所以,给学生时间,以规定的强制性要求,让学生把所得记录,是一种比较易操作的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好尝试。
在给学生布置第一天阅读的两篇文章,提要求时,我的一个闪念随之而来。这样的阅读作业在经过了一个较长时间的积累后,如一个学期的时间,或完成了100篇文章的阅读量,把学生精彩的读后随笔整理成册,那么一个人就会完成一本自己的随笔集。一篇文章读完后,学生读后随笔的字数没有要求,可长可短。长则不限,短,最少要求300字。这样算下来,给学生完成百篇文章后的最低文字书写量为3万字。
100篇文章、3万字、一本随笔集。而且是自己真正的文字。面对如此“诱惑”,学生的写作情绪被调动起来了。假若学生能把每天两篇文章的读后随笔,认真完成的话,一本属于自己的随笔集,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午自习的时候,我把第一天需要完成的内容下发了下去。听完我的要求和设想之后,一部分学生开始阅读,并在后面的随笔栏目里认真写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