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制定学科研判方案 扎实推进研判质量提升
滨海一中 顾志文
为落实县局推动的重点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加强教师命题、考纲、课标的学习与研究,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学习县局中考研判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校情实际,我们研究、制定方案、落实学科研判的各项工作,现在已经初显成效。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科研判方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在认真学习县局中考研判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我校“一校五区”的具体的教育教学现状和学情实际,我们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操作性强的学科研判方案。
1.研判内容丰富
根据县局的研判方案,我们把研判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研判的内容上主要有教材研判、学情研判、作业研判、考题研判、考纲课标研判。这样把教材、学情、作业、考题、考纲、课标等全部纳入到老师的学习和研判的范畴,建立了系统化、系列化,涵盖面非常广的研判内容体系。
附:
1.教材研判
通过校本教研集体备课活动,由一人主备,同备课组集体研讨,二次备课,形成各人个性化的上课教案,以此来推动全体老师对教材研究的深入和教案设计的优化。通过五校区同课异构、校内校本教研课、组内师徒结对听课等多种活动,提高教师课堂诊断能力、学情研判能力,从而强化对教材的深入研判。以上材料以周为单位,备课组收齐上交。
2.学情研判
通过对周测、知识点过关、阶段考试等学生检测成绩和卷面情况进行分析研判;通过学生平时书面和口头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情作出准确研判。备课组对整个年级学科的学情情况也借助于以上的渠道来做出准确、科学的研判。研判要从“一分五率”的角度,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出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制定今后尽量改进的措施。做到准确把握学情,为教学提供准确的诊断,从而精准地实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些材料,以周为单位,备课组收齐年级统一上交。
3.作业研判
全体老师参与作业设计,从题型、题目内容、命题意图、难易程度等方面进行作业设计研判。每周作业设计要进行备课组评比,备课组组织骨干教师对整个备课组作业设计情况进行评判,对好的题目进行点评,研判出考查的知识点、能力低,题目设计的意图与理念,并提出今后作业设计的意见和建议等。备课组及时公布评比结果,在精选老师作业设计的题目,形成优化后的校本化作业,供学生使用。此项工作连同老师设计的校本作业、备课组评比后的相关结果材料、供学生用的校本化作业,均由备课组按周交年级后统一上交。
4.考题研判
全体考试学科老师要研判本县、外县、外市的期中期末考试卷,每两周一份。对试卷要进行考点分析,明了盐城中考考纲要求,分析我校(我班)学生易错点,总结原因,寻求教学应对的措施。初一初二老师还要适当地研判盐城中考试题3一5份,初三老师还要研判盐城和其他江苏省13大市、甚至外省的中考试题,总计不少于15份。试题研判要注重盐城的试卷与外地试卷的比较研判。全体老师均要完成相关的试题研判报告。此项工作,由备课组长负责收集相关试题,交由老师进行试题研判,年级收集相关资料每月上交教科室。
5.考纲课标研判
为加强课堂教学针对性,瞄准考纲和课标的精神,全体考试学科老师结合各自教材内容、班级学情、学校的教学要求,进行考纲和课标的研判工作。要找准这一教学内容在相应学段课标中的表述,以及对应考纲中的表述;研判出对应内容常见的考试题型、变式题型,结合我校(我班)实际,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解题障碍、思维局限,思考突破的方法和途径,使自己的教学和练习对学生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样能对准考纲课标,减少盲目性,不做无用功,从而提高教学效益。以上工作按月由备课组将老师已经完成的相关试题和研判报告收齐年级统一上交。
2.研判方式多样
在研判的方式上、时间的安排上,我们灵活多样。以个人研判和集体研讨为主。个人研判要求老师自己安排时间完成相应的研判工作;集体研讨,我们主要借助于集体备课活动和校本教研活动,以及每月一次的集体大备课活动。每次研判都由主备人或核心成员准备好研判报告和对应的研判材料,其他老师参与。我们还利用“一校五区”同课异构活动,集团校教研活动和在我校举办的各类市县教学竞赛活动,适时开展专题研判活动。
附:1.个人研修:
(1)认真研读对应学段课程标准,熟悉课标内容,理解课标理念,把握课标精神实质。
(2)认真研究《2019年中考说明》,熟悉中考内容、试题结构、考题类型、分值分布、评分标准等,做到明确要求,吃透考纲,熟悉市县相关“阅读教学”文件精神,强化全科阅读教学工作。
(3)完成一定数量的中考试题。新走上工作岗位的老师2018年11月底前完成对应学科的2018年江苏省十三市中考试题,2019年4月底前完成全国省会城市中考试卷20份。所有初三老师2019年3月底前完成最后2018年江苏省十三市中考试题,全国省会城市中考试卷30份。
2.集体研讨:
(1)以校学科研判组成员为核心,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开展围绕研判内容的专题研判交流活动。
(2)以集团校为单位,在集团校大集体备课时间,集团校内各学校派研判组成员,利用平时教学调研的资料,围绕近三年中考试卷等研判内容开展专题研判交流活动。
(3)每个组在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一份关于近五年来盐城中考的命题演变走向、命题特点的报告。
3.研判内容具体
无论是个人研判、集体研判,还是各类专题研判活动,每次都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内容,有要求,都要完成具体的研判报告。个人研判,借助于研读中考说明、研读课标、研读教材、研读考题,熟悉本学科教育教学内容,把握考试方向,研判考情、学情,为教学服务;集体研判,每次围绕集体备课的主题和确定的研判内容,由核心组成员或主备人,以研判报告为依据进行发言,其他老师参与讨论交流。各类专题研讨均提前安排主备人或核心组成员准备,其他老师也积极准备。做到所有研判活动安排,内容具体,目标明确,重在实效。
二、建立运行高效的研判督查机制
学校学科研判工作,是学校教学的重点工作、常态工作,它的顺利高效运行依靠中考研判领导小组和对应的研判督查机制。
1.核心成员责任落实
各学科成立了以九年级骨干教师为主,七、八年级部分骨干教师组成的中考学科中心研判组,开展常态化的学科研判工作。在教材研判中,核心组成员更多的承担主备人的角色,组织好各组内集体研讨和二次备课活动,组织好组内教研课,师徒结对,同课异构等活动。学情研判,由核心组成员对周测、知识点过关、阶段考试的学生检测成绩和卷面情况进行分析研判。研判从“一分五率”的角度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出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制定今后改进的措施。作业研判,在全体老师参与作业设计的前提下,由核心研判组成员从题型、题目内容、命题意图、难易程度等方面进行作业设计的研判,进行作业设计的备课组内评比。对备课组内作业设计中的好题目进行点评,研判出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题目设计的意图与理念,并提出今后作业设计的意见和建议。考题研判和考纲课标研判,核心组成员也是走在前引领全组老师进行研判,提交研判报告,交流研判所得,带动整个学科组研判工作向前推进。
2.管理人员职责分明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分校执行校长为副组长的,学科分管副校长和分管主任为成员的中考研判领导小组。各研判小组由分管校长和主任牵头,核心组成员具体负责。按照学校研判计划的时序安排开展研判活动,定时、定期、定点、定人开展活动,完成相应的研判任务,上交相应的研判材料,每次研判责任到人,具体到事。
3.研判人员全员覆盖
学科研判工作为学科建设和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全体考试学科老师人人参与。实行研判人员全覆盖,研判内容全覆盖。研判过程全覆盖。让研判工作成为教师培训、业务进修、能力提升的一个必要途径。人人参与搞研判,个个努力提高研判水平,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建立开放兼容的研判展示平台
全方位开展的学科研判工作,必须靠一定的研判机制来支撑,靠各类研判活动为平台,展示老师的研判成果,训练老师的研判技能,提升老师的研判水平。
1.集体备课
在个人研判基础上的集体备课活动,是各备课组进行学科研判的主要形式。备课组每周一次的研判活动,由一人主备,同备课组集体研讨,二次备课,形成各人个性化的上课教案,以此来推动全体老师对教材研究的深入和教案设计的优化。集体备课活动,是发挥集体优势,聚积集体智慧,进行教材和学情研判的一个主要渠道。
2.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活动,围绕开设的校本公开课、研讨课、“一校五区”同课异构活动,进行课堂教学研判,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让学引思”课改理念的落实,研究课堂作业的设计,研究课堂效率的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研究近期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研判各类考试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研判其他各类学科建设、备课组建设中的问题。
3.同课异构
大力度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围绕每周研讨主题,开展校区之间、一校五区不同类型的同课异构活动,备课组内开展师徒结对同课异构活动。用同课异构活动,来推动教师对教材的研究,来倡导课堂教学的百花齐放,教学方式方法的灵活多样,以此来推动老师教学研判能力的提高。
4.专题研讨活动
根据时序进度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教科室适时安排各类专题研讨活动。譬如,安排名著阅读研讨活动,写作教学研讨活动,复习课教学研讨活动,实验操作课教学研讨活动等。还借助于在我校举行的各类市县教学竞赛,集团校举行的各类教育教学竞赛活动,开展各类专题的研讨活动。让各类活动成为展示老师教学才能的舞台,训练他们研判能力的练兵场。
我校的学科研判工作,虽然也是刚刚起步,但是,我们力求通过细化的研判方案和具体的操作流程,紧紧依靠学科研判的管理机制和督查机制,扎实地推动研判工作深入开展。让研判工作与教师成长和教研推进完全同步,让研判工作与业务提高和质量提升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