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贺静
为什么出现《贺静“三读法”小学语文阅读得高分》这本阅读教辅书?
01/现状:
阅读悄然“拉后腿”
作为一名一线老师与研究者,经过十几年的阅读作文专项教学,我看到了一个个孩子,从三、四年级到高三,年级越大,语文阅读丢分越明显,甚至阅读考评已然成为决定孩子语文成绩的“幕后黑手”,悄悄“拉后腿”,偷走了孩子的语文分值。
再看市场上琳琅满目的阅读教辅书籍,每到开学季,家长们都会趋之若鹜的为孩子疯狂购买,这些购买的背后其实存有很大的盲目性与跟从性,因为没有人对孩子的训练效果跟进,家长购买也没有目标性,这样只是一厢情愿的购买,家长的愿望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多做一篇阅读,就能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继而提升语文成绩。
02/发现:
写作是阅读的妈妈
事实真的如此吗?语文阅读真的如家长所愿:做题多就掌握技巧?做题多正确率就高?经过成千上万孩子一波又一波的训练,其实最终家长会发现,孩子阅读的能力依然没有提高,阅读的弱项依然伴随着孩子。
为什么随着年级的增高,阅读成为制约成绩的一道坎?回到语文本身,我在思考,阅读真的是一块坚硬的顽石吗?设置阅读考试初衷是为了什么?它与写作有没有关系?它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经过近十年的教学实验,我带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反复求证,终于发现一个惊人的秘密——那就是阅读与写作成血缘关系,写作是阅读的妈妈。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思考,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改革性突破。我想,如果有更多的孩子知道这个秘密,更多的孩子能够按照三读法进行深度阅读,它们能够从题型背后揭开考核的真相。那么,他们一定会正视每一篇文本,重新燃起对于阅读的兴趣,当然也能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题海战术训练,在阅读的途径上少走一些弯路。这也是本书出版的初衷。
03/探讨:
“就近感应趣”与阅读
既然知道了它们的关系,那么就可以直击阅读的心脏:无论是概括能力,语言的赏析能力还是思考能力,一篇阅读文章其实就是透过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主题的交流,考核你和这篇文章到底有多亲近,这里发明一个词叫“就近感应区”。
你的“就近感应区”越近,说明你离作者的心越近,这篇文章你就理解得越深,后面设置的题也就相对容易解答。反之,如果你的“就近感应区”越远,那就说明你离作者当时的时代、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写作动机愈远,那你就无法深入文章,更无法深入到作者的写作动机,写作技巧,写作思想,以及写作目的了。对于后面的题就会陌生,甚至于无法从根本上解答。
你只有与作者的心跨时空靠近,与未曾谋面的作者进行同频道感应,无论这位作者是你听说过的,还是没听说过,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是已经去逝的还是在世的?写作的意图是不分国界、不分时代的,文章所传达的主题与思想皆是共同的,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主题。
因此,回归作者本身,从写作的角度层层探究文章,去剥开内容背后告知我们的秘密,读内容,读结构,读技法,读思想,读情感,读主旨,读作者……这叫深度阅读,只有通过深度阅读,读懂读透一篇文章,才能实现阅读题型的解答,这才是阅读考核的真实意图。
04/思考:
揭开阅读的“秘密花园”
所以“三读法”的核心就是回归阅读本身,从写作的角度去探究阅读的真谛。一本《贺静“三读法”小学语文阅读得高分》,帮助孩子分解不同的文本题材,探寻到作者写作的初衷,让孩子去感应作者的写作节奏,文字运用以及作者复杂的用意。从写作的角度层层进入文章核心,探寻到文章的“秘密花园”。训练孩子从写作的角度体验和把玩其背后的用意,每一句话,每一段的设置,为什么要如此使用,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为何不用叙述而有意识的使用描写?为什么要使用对比?对比背后又体现出什么?折射出什么?其实这既是深度阅读的推进,也是写作课开放教学的新方向。
因此我们说,所有的阅读前提一定要有指导,经过深度阅读再解答阅读题,孩子们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思考,一篇篇文章从里到外都通透了,在配套教材的指导下,掌握和学会了阅读技巧、答题秘籍以及答题方向,阅读就坐上了“直升飞机。”
05/创新:
读与写“双翼齐飞”
但所有的家长都不能成为老师,所有的老师也不能面对面指导孩子,所以《贺静“三读法”小学语文阅读得高分》与其他教辅书籍最大的区别在于,为孩子们配备了一位虚拟老师,带领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三读,一个类型一个类型去掌握不同文本的阅读规律。为了让孩子们实现有效自学,我们特别孩子们进行了阅读程序的指导,通过三读法的任务安排,每一读背后都有其深层次用意,即使没有成人或者老师的指导,一位四年级以上的孩子也能够独立学习和应用。
经过粗读,细读与精读,这三大程序的完成其实就是一次深度阅读的体验,再加上四大题型的归类以及题型之下的一些解题秘籍,孩子们慢慢就掌握了三读法的根本,从而还不知不觉地提升了写作能力。因此我们说“三读法”重在读,“三读法”最终实现的是读与写的双翼齐飞。这是合二为一的,是不可分割的一种思想理念。
因此说,“三读法”不仅仅开创了国内阅读教辅市场的先河,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孩子们的阅读顽症,帮助孩子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实现了高效教学的推进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