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在大家的生活中是否和我一样有这样一种误解,就是对于同时发生的两件事情,总是觉得他们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比如说,当我们看到家里乱糟糟的,又看到有个孩子正在那里跑着圈,我就会认为这个屋子里乱糟糟的就是因为孩子乱玩造成的,但是却没有发现,其实在他的房间里还有一只狗,他乱跑是因为那条狗刚刚吓着他了,房间乱是因为那条狗刚刚一直在那里上窜下跳。又比如说,我们常常看到某个数据调查,说调查显示,这个月的啤酒增长了百分之三十的同时,冰激凌的销量也增长了百分之三十,这时候,你会不会觉得说,是因为啤酒的销量增长带动了冰激凌的增长呢?也许会,也许不会。但我的头脑总是存疑。因为我总觉得不对,却发现不了根本的原因所在。直到学习今天这节课程,我才发现,原来这是我把相关性当成了因果性。碰到这些问题我们怎么识别,又怎么解决呢?非必然因果性的谬误课程给你答案。
非必然因果性的谬误主要分为三种情况,分别是相关性当成因果性,必要性当成充分性和可能性当成必然性。
先来看看相关性当成因果性,这是我们生活中最容易出现的思维谬误之一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的头脑是非常喜欢去归因的,两件事情之间即使没有因果关系,我们的头脑也总是想要找出那么一点关系。如果没有及时的让自己清醒,那么我们很容易就会陷入简单归因,把相关的两件事中的某一个归结为另一个的原因。再举个例子,比如说,有调查显示,吃海参的孩子的平均智商要高于没有吃海参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我相信很多人就会倾向于认为,吃海参可以提高智商了。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吃海参和提高智商之间真的存在因果关系吗?恐怕未必。吃海参的孩子的平均至少要高一些,是否可能是因为能够吃得起海参的家庭相对都比较富裕,所以能给到孩子更好的教育资源呢?这种可能性有没有呢?肯定是有的。那么,也就是说,吃海参和提高智商他们之间只是存在相关性,并不一定存在因果性。
那么,对于相关性当成因果性的谬误我们要怎么应对呢?学到的一种应对方式供您参考:提出新的可能性。其实就是给出另一个相关点或者原因。比如,吃海参的例子,我们就可以说,可能存在那种家庭非常富裕的情况,那样的情况下,它既可以为孩子提供海参,又能通过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让孩子智商更高。这样的话,就可以说明这两件事情之间并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而只是相关关系。
再来看看把必要性当充分性,这让我想起了我痛苦的高数时代。必要性,充分性把我的头都搞大了。但是这里要简单的多。所谓必要性,就是必须要完成的条件。必须做到这个条件,你才可以如何如何。那么充分性呢?就是你一旦做到了某某,你就可以如何如何。怎么理解呢?举个例子吧,如果你想要成为钢琴家,你就必须每天都坚持练习,才可能达到这样的水平。这就是必要性。但是如果你说,想成为钢琴家,你一旦每天都坚持练习,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这就有问题了,因为坚持练习只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它并不能保证你一定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所以必要性和充分性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要注意区分。区分的方法也很简单,就像我上面那样举例子就好了,把词语换一下,语义就完全不一样了,通过这样的词语调换,大多数人都能听出其中的区别来。
接下来就是对我困扰非常大的一个思维谬误了,那就是把可能性当成必然性,胆小的我常常因此而惶惶不可终日。这个谬误又称之为滑坡谬误,简直太形象了,可不就是滑坡了,越滑越害怕。
滑坡谬误最大的误区就是把可能发生的事情当成一定会发生是事情,从而越想越焦虑,越想越害怕,自己把自己给想蠢了,结果害怕的事情却一个没发生,白想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不说,还把自己搞的狼狈不堪。那么,我们要怎么来应对这种谬误呢?两个方法,无限夸张化和举反例。比如说,你今天工作汇报的不好,你担心你升职会受阻,然后你越想越气,越想越担心,越想越压抑。怎么办呢?可以想的更极端一点,比如说,因为这个报告汇报的不好,你干脆就想跳楼了。这么一夸张,你就发现,其实不会那么严重啊,并且只是存在可能性,又不是一定发生的事情我有什么好担心的呢?还有一个方法就更好了,举反例,你想想,一次汇报没做好并且升职的有没有?当然有啊,看看历史里面那么多扭转乾坤的任务那么多的英雄事迹,这么一点小小的失误算得了什么呢?犯了更大错误后面成功翻身的都有,这点小错误,怕毛呢?
当我们要分析一个问题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对一个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但是事情的原因往往并不是单一的,很可能是多个因素造成的,我们要去找到它真正的原因,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归因。相关性和可能性并不能充分的构成原因。找原因怎么找呢?这个是今后学习的重点。
201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