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无意中发现自己新开的面霜是水润版的,而不是另一瓶更适合冬天保湿的。
这两瓶新购的面霜,应该是要先用另一瓶,之后再用现在开的这一瓶才对。但是,我却开反了。
而因为打开后6个月内要用完,所以如果我现在把另一瓶也打开,很可能不能及时用完,会浪费,于是我纠结了。
这件事情,让我发现了自己在决策逻辑上的问题:
我开现在这一瓶,是基于它的保质期是更早的,一般先用保质期早的,避免后面快到期了来不及用。但是,这两瓶并不是只有1年的保质期了,所以保质期的影响其实不大。我只是基于习惯,选择了这个决策逻辑。
而如果奔着结果去 ——我想要的是更好的给皮肤保湿,决策逻辑就应该是:用保湿效果更好、更适合冬天的那个。
为什么在这么简单的问题上,我会使用错误的决策逻辑呢?
我觉得这是行为模式的问题,我只是出于惯性选择了这个决策逻辑,而并没有思考。
和朋友分享后 ,她提了一个好问题:
有没有一种可能,你的行为模式是没有问题的,反而更加需要聚焦的是,你对自己想要的结果是否清晰?
我发现,正是因为在这件事情上,我对想要的结果是清晰的,所以2天我就发现自己开错了。
而如果我对自己想要的结果不够清晰,我应该不会察觉到这个问题才对。
那么,我在其他事情上,会不会也有这个问题呢:决策只是依靠惯性,而没有经过思考?
如果行动不是奔着结果去,自然很难拿到结果。
也许,在那些我没有拿到结果的事情上,就存在着错误的决策逻辑。所以,哪怕努力完成了不少任务,也没有拿到想要结果。而根本原因正是内心对想要的结果不够清晰。
既然发现了这点,我可以做些什么来提高未来目标的达成率呢?
1、首先肯定是要去觉察,去观察记录自己做决策的过程。
2、然后判断:这次决策逻辑是基于习惯还是思考?
3、澄清想要的结果,分析这次选择是否是奔着拿到结果去的?如果不是,马上调整,看看怎样的决策逻辑才是奔着结果去的。
4、最后,收集结果,做好记录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