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企工作过,巴黎已经是旧坐标了,不过因公和度假是两种状态,总是行色匆匆,挤出时间去看下心仪已久的目的地,也得匆匆而过。走过的也无非是赫赫有名、必去的一线名胜,美、震撼、敬仰、然后匆匆离去。
工作中经常与法国同事打交道,他们给我的印象,是发自内心的自豪,有人说法国人很自负,不过我认为他们真的有自负的资本。一个小小的国家,任何方面都在国际名列前茅,有话语权,又会生活,时尚、优雅、浪漫,要是我也会自负的。不过,法国人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他们的工作精神。人们常误解法国人工作懒散,节奏慢。但实际上,我接触的法国同事都是非常精益求精的。他们有过真正的贵族阶层,皇室用的东西都很考究,所以,他们有非常精致的工匠阶层,布尔乔亚精神传承且渗透到很多行业,所以做事的人非常认真。而且,宗教的原因,人们认为上帝之所以创造他们就是完成一项任务,有很多工程师甚至做一辈子同样的工作。他们可能会由于资深拿到很高的工资,但没有想过会升迁。我们的老大到中国区后,有些区域的同事因为工作年限长业绩好,提出升职要求,他非常不理解,说我没给你们加薪吗?为什么非要升官呢?这是特别明显的文化差异,中国职员会觉得工作年限长而没有升迁是没有面子的,会觉得价值没有体现,不管挣了多少。老大过了很久也不太适应这种想法。
巴黎在法国的地位得到广泛认可,在国际上也是四大时尚之都,历史文化名城。有人甚至说巴黎之外再无法国,虽然有点夸张,但仔细数数,除了地中海沿岸有几座大一点的城市,剩下的确实也只有小镇和乡村了。
巴黎最早也就是个要塞,就西岱岛这么大。西岱岛有多大?哈哈,就是塞纳河上有巴黎圣母院的那座岛啊。
最早是高卢人建立的要塞。后来,巴黎呈辐射状逐渐扩张。
这种无序的扩张、无规划的搭建,使巴黎泥泞肮脏不堪,嘈杂混乱,如果火灾,连消防车都开不进去。后来,原巴黎市警察局长奥斯曼出面,大刀阔斧治理,拆除很多杂乱搭建的建筑,强行开辟大量辐射状的街道,巴黎的今天就要归功于他。当然,任何革新者都毁誉参半,他几乎拆除了1/3的巴黎,很多人指责他毁掉了很多中世纪的杰作。
这座辐射状八卦城的中心是哪里?你可能会猜是大铁塔。但实际上,是凯旋门。罗马有许多凯旋门,作为对外征战的帝国,凯旋门是胜利的象征。巴黎的凯旋门是拿破仑的,建了30年。
这些辐射状的大街,能够确保警察进入任何角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香榭丽舍大道。我的欧洲同事几乎都会唱一首法国小调,就是香榭丽舍大道。
巴黎的分区,也是这样辐射外展的,城区20区,还有更大范围的大巴黎地区。我一个同事要倒3次火车,路上3个小时去上班,还是单程。但她号称也是住在大巴黎接壤的小镇。
另一个必须提到的就是巴黎的下水道。作为巴黎的市政的骄傲,巴黎下水道的完备和功能完全可以称为典范。《悲惨世界》的让阿让因巴黎的下水道死里逃生。甚至可以住人。现在居然也可以称为巴黎一个著名景点。前阵南方大水,人们引用了作家雨果的名句: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用以鞭挞某市市政的无能。但网上又有舆论浮出,说这是雨果当初说巴黎下水道住着很多的被迫害在逃的市民,嘲笑别人断章取义。但是,我还是觉得这些没有听出弦外之音的人应该想想:连地面上都住不了人的市政,下水道还能住人吗?当然,巴黎也淹过。塞纳河泛滥时,下水道也有不堪重负的时候。
大文豪雨果还有一部涉及巴黎名胜的巨著就是《巴黎圣母院》了。前面提过,就是西岱岛上的著名的哥特式教堂。建了四百多年,外观到内部,宏伟兼秀丽。
清瘦竹般的俊朗。
典型的玫瑰花窗
金十字屋顶
卢浮宫,作为世界顶级瑰宝的保护所,原先是个军事要塞,所以作为王宫时,皇室觉得并不是很舒服,索性搬到巴黎郊外的凡尔赛宫。
最近有一部法国非常好的电视剧《凡尔赛》,以太阳王路易十四建造和居住凡尔赛宫时发生的很多历史事件和野史故事打底,演员颜值演技双馨,剧本精彩,场面宏大,服装场景奢华优美,绝对养眼惊心。
扯远了。其实巴洛克风格的宫殿已经很奢华了,还觉得不舒服。这些贵族啊。不过说句实在话,有点过于华丽了,总是觉得奢华的宝物扑面而来,应接不暇,看得久了也审美疲劳了。这里有蒙娜丽莎,有维纳斯,有胜利女神,曾经的皇家画廊,在法国大革命后归为人民所有,成为博物馆。
一般细看需要三天以上。上次赶时间,只能捡重点看,看到下午四点实在走不动了。放眼一看,除了厅里的长凳,坐满游客,楼梯上瘫坐着休息的也真不止我一个。
卢浮宫最著名的莫过于玻璃金字塔入口了。当年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提出这个方案时,遭到了巴黎市民的普遍反对。首先,法国是个多么自负的民族,有这么多建筑大师,怎么就找了个美籍、还华人来造法国的骄傲呢。其次,作为历史名胜的卢浮宫,怎么有这么个怪物立在宫里,破坏宫殿的整体风格呢?而贝聿铭作为一个强大和坚韧的大师,做了个一模一样的模型,陆续邀请了几千巴黎市民参观,详细讲解,终于说服了巴黎。任何大师,能在卢浮宫这种地方能够建立个自己的作品,这么好的扬名的机会,而贝聿铭却将大部分工程建在地下,将原先三个独立的宫殿连在一起方便游客自由穿行,仅在地面露出玻璃建筑的金字塔,每块玻璃都是以最稳定的张力结构嵌合,堪称现代建筑的典范。
而从美学角度,从哪里看都是满分。一个备受争议的方案,变成了巴黎的骄傲。
巴黎的象征,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埃菲尔铁塔。这个百年前的世博会展品,从开始受到巴黎人的嫌弃,到后来人们在世博会之后不忍与它分离、投票把它留下,再到成为巴黎的骄傲,也是一个逐渐从非议中走向经典的典范。莫泊桑曾经对这个在巴黎每个角落都能够看到的庞然大物深恶痛疾,每天都要到铁塔上的咖啡馆喝咖啡。人们很奇怪,你这么恨它,为什么还天天去呢?他叹了口气:“没办法,这里是巴黎唯一看不到铁塔的地方!”
其实,它的精美在于它的钢筋之间的完美咬合,以及整体上的线条,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很美。
以上写到的建筑都在塞纳河右岸。而左岸则代表了激进、文化,是许多大学和知识分子聚集地。这里有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巴黎大学,最早是教会的教育和统治为目的。在黑暗的中世纪,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书籍都是拉丁语,有些地方平民甚至看一眼圣经都不允许,只有听教士布道的份儿。可想而知,教会里对于文化知识的传播也是很霸道的,不允许异教思想,甚至质疑都不行。于是一些开放的知识分子离开了,到其它地方开创新的大学,后来才有牛津,然后剑桥。但它们的开源还是巴黎。
去巴黎游览的人,都会集中在名胜古迹如云的右岸。但其实,巴黎是一座古老而年轻、充满活力的城市。在左岸,还有很多的现代艺术同样精彩、可圈可点。冯老师的课这一点特别好,每次都会在讲述历史文化同时涉及现代艺术杰作。他这一次谈到了四座不同凡响的建筑。
首先,人类学博物馆,这一条彩色的盒子便是了,走过长廊,会对人类的发展有全新的认识。
而且,这一段长满植被的楼,是人类第一次如此完美地将建筑与植物结合在一处。这些植物种植在垂直的凹槽里,而这个凹槽的位置正对着大铁塔。
第二座,是阿拉伯世界研究院。从外表看,是座很朴素的现代楼房。
但走进之后,可以看到有浓郁阿拉伯风情的彩窗,如此静谧而华丽。
这个位置,正好是正对着西岱岛上的巴黎圣母院。
最著名而神奇的,就是这面获于相机快门灵感的墙,如此多的快门,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自动调节大小,而且每一个快门都有独立的小马达,坐在这里,细细的马达勤奋的调节声会让你不忍离去,总是期待下一分钟会是怎样的变化。如此的创意和技术真让人赞叹和折服。
只可惜,随着时间的流逝,小马达损坏越来越多,而且这么多的小马达同时修理也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所以今天坐在这里,你可以继续赞叹它的美好,马达调节的声音估计只能想象了。
第三个建筑,就是巴黎国立图书馆。当时征集方案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简单到只有四本书的造型的方案会入选。
其实从内部看,非常温暖。下沉花园的设计也很精美。
法国现代艺术的胜地,不得不提蓬皮杜艺术中心。当初兴建时也和玻璃金字塔一样备受质疑。因为这里要展出的是现代艺术,很难想象会是什么样子,可能会非常庞大,所以里面的展厅非常宽阔,没有任何固定的隔断,隔断都是每次展览临时搭的,而且内部没有任何额外掺杂,连楼梯都没有。那这些功能设施在哪里?就是外面这些工业管道啊。人们在参观,路人甲都能看到他们在楼里活动。后来,这个与周围古老建筑风格格格不入的家伙同样成了巴黎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