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无杂草,认识的都是宝。
在山里的石头缝儿里,生长着一种很神奇的野草。
它根茎发达,形成不规则的结节状拳形团块儿。茎杆直立,圆柱状,有纵条纹,高40~60公分,上面多分枝。
叶子呈卵状三角形,长约12~15公分,宽约10~15公分。3~4回三出式羽状全裂片4~5对,呈卵状披针形。茎上面叶子简化。
顶生或侧生复伞形花序,总苞片3~6个,呈线形,长0.5~3公分。开白色的花。
结出两侧扁压的果实,长约2~3毫米,宽约1毫米。
就是这样一种野草,非常了不起!它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效果显著,被称为"血中之气药"。
冠心病、心绞痛、头痛、妇科方面的疼痛,还有腰腿痛等痛的疾病,离不开它。
它能加速血疑循环,活血化瘀,通梗阻。
你知道它是哪种神奇的野草吗?
它就是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川芎,有地方也叫台芎、西芎、贯芎等名字。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分布在我国的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生长在海拔1000~1500米的山地,石头缝里等湿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地方。
它花期7~8月份,果期9~10月份,5月份采挖,除去杂质,清洗干净,加工晒干后备用。
它味辛,性温,归入肝经、胆经、心包经。上行头顶,下走血海,内行血气,外散风寒。活血化瘀,治疗身体血瘀气滞及痛病,寒者体质,被老中医誉为"血中之气药"。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等功效。
主要对心绞痛、冠心病、头痛、腰腿疼痛、妇科疾病痛经、风湿关节疼痛、胸肋刺痛、跌打肿痛、风湿痹痛等病症进行治疗。老中医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
它可单用,也可与其他多味中药配伍使用。
把它与菊花配伍使用,可活血行气、散风止痛、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治风热头痛、肝阳头痛。
川芎与红花配伍使用,止痛力度加强,可治气滞血瘀诸痛。
《日华子本草》记载:调众脉,破瘀结,消瘀血。
《本草纲目》记载:血中气药也,肝苦急。以辛补之,故血虚者宜之,辛以散之,故气郁者宜之。
《本经》记载: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痉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
它含有川芎嗪、阿魏酸、生物碱、挥发油、酚类、糖类、内脂素、维生素、叶酸、甾醇、脂肪油等成分。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它具有调节免疫力、加速血液循环、降低低肿瘤内部微血管密度、激活肿瘤细胞死亡受体、减轻血瘀引起的肿痛、痛梗阻等作用。
它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可直接煎水服用,用量一般3~10克。也可研末吞服,用量1~1.5克。
它可制作成丸剂、散剂使用。还可泡酒使用。
注意,川芎虽然很好,但是因个体差异,不是所有人都能使用。
首先,它不可过量和长期使用。
它活血化瘀,孕妇禁用。
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阴虚火旺、上盛下虚、气弱者,禁用。
使用期间,忌食寒凉、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忌食烟酒。
中草药配伍,有禁忌。为了安全起见,使用川芎之前,最好咨询医生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