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个民族或国家存在的象征是什么?是领土,是主权,还是可以支配的权力?当一个国家什么都没有时,只要还有它的文化,那么这个国家就还存在。历史上很多民族并没有自己的国家,它们不具备独立建国的条件,只能依附于其他强大的民族或势力。可是只要它们的文化还存在,等到机会成熟,它们就会独立建国。可以说文化是国家与民族的根。只要文化在,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还在。
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元朝。蒙古帝国东征西讨,灭国无数。可是蒙古自身缺少强大的文化底蕴,于是成吉思汗的后代或是信奉天文教,或是拜倒到伊斯兰教下,又或者遵从汉礼,总之以其他民族的文化作为自己的建国之本。几个世纪以后,蒙古帝国辉煌不再。其所占领的地区,均被占领的民族重新复国,文化传统也得到了恢复。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文化存在,国家和民族就有复兴的机会。文化底蕴不在,就算暂时成功,也无法形成稳固的成果。
在新世纪,每个国家都深刻认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可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底蕴并非一朝一夕就会形成的。在不能短期实现文化成果时,很多国家的文化战略就掠夺他国的优良文化资产。这种文化上的掠夺,必然导致对方国家的强烈反制,于是掠夺与反掠夺之间的斗争就会日趋激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战争。
而中国文化这样一个具备世界影响力的文化资源,自然受到多方的垂涎。中秋节,当然是首当其冲。近年来,有确切消息,我们的一个邻国已经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中秋节为该国文化遗产。该国多年来一直采取掠夺中国文化,为本国文化战略,这不得引发我们的警惕。
一、 节日的同源性,无文字可考,成为文化掠夺的重要借口
一般情况下,民间节日的形成并不一定具备正式性。因此史书记载会有一定滞后性和模糊性。这种记录的不准确,会成为他国文化主张的借口。
比如说中秋节,最早记载于周礼当中出现中秋二字,魏晋时期开始出现明确的记载,而在唐朝则有记载成为固定的节日。当然,中秋节的地位上升是从宋朝开始,成为全国的重要节日。自此之后,中秋节不但成为了一个公众认可的节日,还形成了一定文化氛围。每年中秋,各地都要组织较大规模的文化活动。可以说,中秋是我国节日中文化气氛最为深厚的节日。一些传世千古的诗词都是在中秋节创造后,广为传诵的。
可是如上所述,中秋自唐代之前记录并不正式。这为邻国的相关主张提供了便利。以韩国为例,在韩国中秋节又名秋夕,明确记载起源朝鲜新罗时代。新罗时代与中国南北朝时代到唐朝前期属于同期。时间上较中国文字记载较晚,但较正式记载几乎是同期。
根据记载,在新罗,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都会进行一场织布比赛。比赛的双方由王女与民间女子进行。比赛结束后,输的一方要款待胜利一方。久而久之形成了全国性的节日。
比如中韩两国,虽然中国存在一些非正式记载。魏晋时期也有一些文艺创作可以体现中秋节的存在。可是在正式记载上,却并不明确。因此在应对他国对中秋节的主张时还是有所不足的。不过同理,邻国的主张相对来说依据更为单薄,但它们勇气还是有的。主张不成,对于这些国家来说也并无损失。所以近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成果的掠夺日益增多。
二、 不同的节日方式,成为区分的借口
其实即使是一个国家,在节日时也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庆祝。这缘于各地情况不同。但中秋节确定在中国农历的八月十五日,却是没有错的。在古代,东亚各国多直接使用或借鉴中国的历法。很明显,相关节日的选定,也并非巧合。
不过各国在自己国家庆祝中秋节,还是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比如中国中秋节吃的是月饼,韩国吃的则是松饼。中国中秋这天,会组织游花灯,会组织诗词大会。韩国则会祭祀、省墓(扫墓)、摔跤。可以说经历了千年以后,中秋节在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氛围。
这也是很多国家提出中秋节为本国所有的重要理由。因为本国的中秋节与中国的中秋节已经出现明显的差异。对此,我们也要认可,中秋节在不同的国家出现了不同的文化含义。不过,这不能成为否认中秋属于中国的理由。这就好比圣诞节在中国更类似一个消费节日,多数人并不是从宗教角度看待圣诞节。其在中国产生另外的文化的含义。可是,我们不能因此得出结论,圣诞节是中国文化下的节日。它本质上还是一个外国节日,不论在中国产生了什么新的含义。
三、 文化的战争,我们输不起。可是文化不只有争端,还有交流与合作。
中国与邻国的节日文化争端影响到对外交往。可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权放弃属于全民族的精神财富。所以我们不能畏惧可能产生的任何负面的影响。我们要坚决保护好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把他们完整地传给后人。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其他国家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形成的属于自己国家的独特文化成果。二者并非不可共存。只需要明确,相关节日由中国传入即可。这没有什么难的。有的国家,在那个时代连文字都使用的汉字,历法、治国理念、文化发展几乎都是传承于中国。这是事实,不需要否认。当然,这些国家日后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文化成果,我们也要承认。在彼此尊重的情况下,进行文化交流,共同促进文化发展,对于各国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文化不只有掠夺,也有发展。一个原地不动的文化很快就会为这个世界所抛弃。中国在进入新时代的这个世纪里,应当继续推进中国属性的文化产品。只要好的文化产品不断推出,才会保持中国文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