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的故事细水长流,敬你的孤独择日而终。关注微光,看尽人生百态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张爱玲
引言:
又到了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七夕了,翻翻朋友圈,又是清一色晒礼物、晒红包、晒转账的,果然逢年过节,气氛最浓的地方就是朋友圈。
然而,我们在一边羡慕别人秀的恩爱,一边吃着大把“狗粮”的时候,那一张张照片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那些真的是美好到令人神往的吗?
众所周知,朋友圈是可以包装的,相当于你披着一张华丽的外衣,展现给他人自己最完美的模样,可是里面究竟是真如表象一般,还是“爬满虱子”,恐怕也只有自己知道了。
每年晒情人节礼物的大姐离婚了
莉姐是我曾经的同事,年近四十,她的朋友圈很是多姿多彩,有她养的花花草草,看起来生机勃勃;有她平日里练习的国画与书法,看起来娟秀高雅。
当然,还有只要逢年过节从老公那里收到的礼物,或是玉镯,或是金链子,或是名牌包包,看起来价值不菲。她也会回礼,或是手表,亦或是领带,看起来总是和谐美满的样子。
可是,在面对一众艳羡的评论强颜欢笑的背后,是她倍感孤寂冷落的心。是,每逢纪念日、情人节,她都会收到礼物,可是那都是在她提前几天假装不经意询问对方想要什么礼物的“提示”下进行的。
而平日里的老公呢?更像是这个家的一个过客,不沟通,不交流,不做家务,不带孩子,不心疼莉姐,自然也不会去想要为这个家做什么。
甚至那些情人节礼物,都不去思考莉姐真正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只是随随便便买个值钱的,像是完任务一样扔给莉姐,就自己回房间玩手机了。
莉姐一直认为,老公只是工作太忙了,两人相处老夫老妻了,也就别要求那么多了,至少对方还记得“仪式感”,说明感情还在,不是吗?
直到她亲眼看到老公搂着另一个女人在商场购物,老公会帮那个女人拎包,会拿沉重的购物袋,会耐心等在更衣室外看对方一件件试衣服,甚至在对方试鞋子的时候,亲自蹲下为那个女人穿。
回想起如今自己和老公出门,老公一副不耐烦还总是让莉姐自己拎购物袋的样子,莉姐就知道,自己的婚姻早已成为一具空壳了。
“仪式感”不代表用心
我们总说,婚姻要有仪式感,特别是相处越久的老夫老妻,越要在情人节、生日、结婚纪念日等有意义的日子里,做一些浪漫难忘的事,让两人的爱情保持新鲜。
这本来就是一件好事,可是前些日子听闻莉姐离婚,让我明白了一件事,原来,不是朋友圈每一份被晒出的礼物背后,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青年作家李思园在《生活需要仪式感》一书中说:“仪式感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生存。”
德国作家洛蕾利斯·辛格霍夫说:“有仪式感的人生,才使我们切切实实有了存在感。不是为他人留下什么印象,而是自己的心在真切的感知生命,充满热枕地面对生活。”
我们憧憬仪式感,向往仪式感,因为柴米油盐的琐碎让日子变得清苦寡淡,而仪式感可以让这个日子特殊化,与其他的日子区别开来,给我们庄重感与信心,让我们心怀期望,消除疲惫。
生活的确是需要仪式感的,可是所谓“仪式感”,并不是处心积虑的表演,不是虚假刻意的作秀,不是随随便便价格高昂的物品就一定可以满足对方的需求的。
有些人表面上光鲜亮丽的“仪式感”,实际上却是不耐的敷衍,是“我已经给你过了情人节你还想怎样”的厌恶。
归根究柢,那个人是不爱你了,所以不想再花费太多的心思与时间在你身上了,也就不会用心了。
结语:
的确,仪式感可以拯救昏暗的人生,会让枯燥乏味的生活有滋有味,会让平淡的日子闪闪发亮。可是,相较于浮于表面的仪式感,我更倾向于在生活的细节中赋予温柔的爱情。
他会心疼你的辛劳,承担起自己应承担的家务,会为了让你休息,多陪孩子玩一会儿,会认真听你说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其实,无论是仪式感还是过日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心。用心对待你,用心对待有关你的一切,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今日话题:你觉得情人节一定要有仪式感吗?
欢迎留言讨论。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