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我一个闺蜜聊天,她告诉我她家二宝的一件趣事:
一天晚上,闺蜜和老公因为一件小发生口角,闺蜜觉得委屈,忍不住哭了起来。这时二宝看见了,居然毫不同情的对妈妈说:妈妈别哭了,哭也没有用!闺蜜惊讶之余开始反思:这话听着好耳熟呀,孩子怎么会这么说话呢?原来以前二宝因为委屈难过而哭泣的时候,闺蜜为了让儿子坚强,经常会对孩子说:别哭啦,哭也没有用!看来,这种思维模式已经在孩子的心里扎下了根,当孩子再遇到同样的情景时,他就会不自觉沿用妈妈的反应模式。闺蜜之前和孩子这样沟通的时候,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但当这种沟通模式被孩子投射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才会感觉到它的不当之处。
这个真实的小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与孩子的沟通模式会被孩子复制,形成孩子与他人的沟通模式。
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会不自觉的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如看到孩子作业拖拉会说:马上该睡觉了,你不能写快点!这种沟通方式不但不能加快孩子写作业的速度,甚至还会造成孩子做事拖拉的习惯。如何才能与孩子实现真正有效的沟通,让孩子朝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呢?
第一步:倾听
遇到事情时,耐心的真诚的听孩子诉说。当孩子对你说话你正在忙碌时,不要一边忙一边心不在焉的听,可以明确的告诉孩子:先等我五分钟!谈话时要看着孩子的眼睛,把孩子当朋友一样,认真的倾听,不要居高临下摆出家长作风。即使孩子情绪激动,也不要马上评判,要耐心的听孩子说完。家长还要善于倾听孩子语言背后的信息,了解孩子内心的真正想法。
第二步:共情
当孩子把话说完时,家长要能切实感受到孩子的情绪,并在第一时间给以“共情”。事实证明,当我们诚恳的承认孩子的困境,说出他们的失望时,孩子常常会获得面对现实的力量。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感情(伤心、愤怒、不满)时,他们听不进任何人的话,也不会接受任何建设性的意见。家长要首先关注孩子的情绪,给以理解共情,才能让孩子真正地平静下来,为下一步的建议做好准备。“共情”的意义是在告诉孩子:我接纳你的一切情绪,我无条件的爱你。
第三步:建议
有了前面两步的铺垫,就可以给孩子建议,而不是粗暴的命令。给建议时要避免负面提醒,直接给予正面意见,因为负面提醒会强化负面的信息,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举例说明:
二年级的孩子从学校放学回家,对妈妈哭诉:妈妈,我的小鸭子旋笔刀让同桌给弄坏了!他是个坏孩子,我以后再也不和他玩了!妈妈看着孩子愤怒的样子,千万不要取笑,其实孩子并不是真的要和同桌绝交,只是在发泄她对同桌这种做法的不满!妈妈可以说:孩子,我知道你很难过,那个小鸭子旋笔刀一直是你很喜欢的一件东西,妈妈很理解你的心情!你是个珍惜物品的孩子,不过你的同桌是故意弄坏的吗?如果是故意的,你可以告诉他,他弄坏了你心爱的东西你很难过,相信他会跟你道歉的,如果是不小心弄坏的,那就原谅他吧,因为我们有时也会因为不小心弄坏东西呢!相信这番谈话一定可以平息孩子的情绪,并让孩子懂得要宽容别人。
上初一的儿子在学校因为作业潦草被老师撕去重写,放学回家后,把书包一扔气呼呼的说:妈妈,我不想去上学啦,老师太气人了!妈妈可以这样和孩子沟通:孩子,我知道你现在心情很糟,一定是受了委屈!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吗?这时孩子一般会愿意把在学校的遭遇说出来,妈妈耐心聆听后,可以继续和孩子沟通:老师没有征得你的同意就把作业给撕了,确实让人心里不舒服!老师并不是不喜欢你,他只是想看到你工工整整的作业!你的成绩一直在进步,老师对你要求严格是想让你更优秀,妈妈也相信你能做的更好!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作业哪里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