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行驶在乡村道路上,远望出去,到处是光秃秃的山,没有一点生机,干枯的小草在随风摇摆,这真的是苍茫的大地。抬头望去,天空蓝的深邃,雪白的云彩零星地散落,无法看到尽头,这真是辽远的天空。
车辆在前行着,上一道坡,下一道坡,转过一个湾,又转过另一个湾,道路在弯弯曲曲中延伸出去,我们也在弯弯曲曲的行进中。
走入一个80多岁农户的小院,朝外看,新建的房屋漂亮美观,可走入院中,鸡叫之声,充入耳内,脚下到处是鸡粪,真是人蓄共居的环境。把慰问的面搬入农户家中,家中也是脏乱不堪。两位老人,又聋又迟,有点难以沟通,他家儿子的出现化解了此行的“尴尬”。
告别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真是无法去衡量和评价。
继续前行,车停在周叔家的大门外,看到周叔夫妻两人正在宰羊,问候之后,才知为过大年准备年货。跟随他们走进家中,炕上整齐的堆放着被褥,地下陈设着简单而擦的干净的家具,一切在告诉我们主人公的勤劳与爱好。
因为周叔身患疾病,我们给他家送去300元的慰问金,让他签字按指纹后,起身去另一家。
每次去他家,他们夫妻两人都是非常热情的招呼,每次都是要给我们备饭,而我们基本每次都是匆忙而去,匆忙而归。
上车与下车,不停进行;送米面与慰问金,根据实际情况执行;签字按指纹,按规定的程序完成。
慰问完四户后,我们向另一个社行进,乡村泥土小路,刚好一个车可以经过,接二连三的有点小坑,坐在车上,总觉得有点颠簸,但是多年来,我已经习惯。
车驶进大伙赖沟,以前的大伙赖沟,道路在河滩中间穿过,滩面上隔三差五的高耸着成群的柳树,而如今的大伙赖沟,由于美丽乡村的建设,新的道路被垫高,铺设成砂石,新的饮水工程安静地坐落在那里,小集中的危房改造户房屋整齐地呈现在眼前,道路、水井、房屋这一切在悄无声息地告诉我们,这个地方的变化真大。
走入黄姨家中,简陋的家居,四十多岁的未婚儿子和六十多岁的丧偶母亲共处一处,看得有点让人心酸。询问近况,为其送上大米以后,我们继续前行。
又慰问了5户以后,我们来到了西营子危房改造集中点,看望我村的两位老人。走入一个五保户老人的家中,白色的地板看上去没有一点尘埃,被褥看上去整齐而干净,我走进厨房参观了一下,同样是干净整洁。
这一切在说明着这个五保户多么勤劳、多么热爱生活。他所居住的家不像没有女主人的家,可的确没有女主人,而这一切似乎在呼唤一个女主人的到来,来一起共享这干净整洁的生活。
我们慰问的另一户贫困户,和这位五保户是邻居,院子大门的锁子在里边挂着,我们打开以后,屋里没有动静,叫了半天,还是没有回应。我有点害怕,想着千万别发生什么意外之事,我立马想到了烟焖,正当准备进去探个究竟,这位大爷走了出来, 悬着的心也终于落地了。了解近况,为其送上大米之后,告别,返程。
返程的路上,又慰问了一户农户,此农户是五保户,住在邻村姐姐家中。
忙碌了一上午,慰问了13户贫困户,这些户子,家庭情况各有不同,但是共同的特点是生活比较贫困。
不同的贫困户,对待惠民政策的态度是不同的,有的表示感谢,有的人觉得理所应当。对于致贫原因,有的因病因残因学,有的因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致富能力差而造成。
六年多工作当中,经常会遇到很多的贫困户,而每次走访,内心依然不能平静,感触也会有所不同。起初是同情,难过,后来是同情、难过,更多的会分析原因,同时去找解决的办法。
时间久了,见得多了,来不及同情,觉得找到解决得办法才是硬道理。
每次坐车驶过乡间的小道,每次远望村中的梁峁大地,每次踏入不同农户的家中、每次因不同的事情走入田间地头,内心总有很多感慨。
这片孕育了多少代人的土地,曾经每间房屋都有人居住,每块田地都有人耕种,村民从不感到寂寞,更不会感到无聊。
而如今,1900多人的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才110多户,200多人,散居在86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地广人稀,是真正的空壳村。
根据这几年的了解,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也曾走出不少优秀的人才。用他们的话来说,地方穷人不穷,地方穷更让他们有走出去的决心与信心,因而在各行各业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人才。每当听到这样的话,内心不由得有点自豪。
而居住在家的老弱病残的农户,既在诉说着他们生活的艰辛,也在告诉我们时代的变迁。
这一片让人又爱又恨的土地,我已经深深扎根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