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符号漫谈]
在中国文化百花园中盛开着一朵惊艳瑰宝——刺绣。 刺绣古代称之为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古代称“黹”(音纸)、“针黹”。因刺绣者多为妇女,故属于女红的一个重要部分,一度成为一项衡量女子心灵手巧的重要标准。
刺绣源于远古,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音会。布头、描画之意)共职”的记载。 春秋时期就有“衣必文绣”的风尚。
传说古代苏州有一位聪颖漂亮的姑娘,结婚前赶制一件新嫁妆,制作时不小心在衣襟上戳了个洞。她急中生智用彩绒绣了一朵小花,不仅将破洞掩住,还显得格外漂亮,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受此启发,聪明的苏州人从此开始喜欢穿绣花衣服了。 三国时,苏绣已发展到较高水平,据说孙权的夫人中有位赵氏夫人,既善绘画又精于刺绣,为孙权作的一幅“画绣”,被时人称为“针绝”,从而赵夫人被尊为“画绣”的鼻祖。
唐代富足而奢靡,相传为杨贵妃一人刺绣衣裙的工人就多达700余名,足以见得刺绣在当时宫廷生活中的重要性。
随着丝绸之路的大力推动,刺绣工艺逐步成熟,中原绣品也成了丝路上重要的出口商品。 到了郑和下西洋的明代,那个庞大的“外交使团”向那些“化外之邦”展示的中华文明中,就有精美的绣品。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刺绣品,而其中最为有名的还是中国的四大名绣! 四大名绣,指的是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还有四川的蜀绣。
苏绣发源在苏州吴县一带,那里气候温和,盛产丝绸。锦缎的色彩十分的丰富,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苏绣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在艺术上逐步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风格,被誉为“东方明珠”。
粤绣是广东地区刺绣品的总称。它的主要特点是构图繁密热闹,色彩富丽夺目,施针相对简单,线较粗而疏松。常以凤凰、牡丹、松鹤、猿、鹿等为题材。粤绣还常用于戏服、舞台和寺庙的陈设品制作。
蜀绣也叫称川绣,指以成都为代表的四川刺绣。蜀绣一般以日用品居多,以鱼鸟花虫来为题材。蜀绣汲取了顾绣和苏绣的长处,变得更加优越。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品的总称。多以国画为题材,图案生动逼真,颜色像水墨画的黑白灰一样,非常素雅。但在日用绣品中常会用艳丽的彩色来装饰,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
除了这“四大名绣”,还有京、鲁、汴、瓯、杭、汉、闽等地方名绣,也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成熟风格。
“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中国刺绣籍千针万线幻作一副美轮美奂的画卷。一件绣品,打磨的不是时间,不是功夫,而是心性,它传达出人们对精致婉约的生活向往,它展现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一件用心制作的绣品,一针一线,处处都能看出刺绣人情感的温度,这种温度,可以融化人心。
改革开放以来,刺绣这朵绚烂的奇葩在中华大地上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各门各派百花齐放,各展所长,丰富了刺绣艺术的宽度。聪慧的绣娘将这门针尖上的国粹玩出了新花样。特别是在双面绣的基础上发展创研出“双面全异绣”,即在同一面料上同时绣出正反两面的画面、针法、色彩完全不同的绣品。使人惊呼“堪称世界绝技”!
别人用相机记录风景,而她们以布为纸,以线当墨,以针做笔。她们飞针走线,精雕细琢,将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飞鸟虫鱼,绚烂的美景、星辰、大海、浓艳的日出、巍峨的山峰、用灵巧的双手绣织在画布上,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针尖画意,十指春风”。愿岁岁织锦绚烂,一如这年年的春暖花开!
惠灵顿雅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