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因为我是教师,所以总是对育儿类和教育类的文章情有独钟。此刻,又被网上的一篇有关宝妈如何跟孩子一起成长的文章所吸引。
文章写的是:32岁的宝妈携娃考上武大研究生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原来家庭教育最需要受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的确,好的教育都是在自己身上。想让孩子变得优秀,家长首先要自律,把自己培养成孩子的榜样。
这位32岁的职场宝妈,她原本是一所高校的行政老师,日子过得平静安逸,她也顺理成章的结婚生子。
可等她重返职场后,发现身边多了很多学历高、能力强的新同事,一向很上进的她动了考研的心思。
但是作为妈妈,这条路并不好走,和普通学生比,作为职场人士的她,备考的同时,还要兼顾工作;和未婚未育的人相比,作为妈妈,她不得不在备考时,先照顾好孩子和家庭。
这样一来,她能学习的时间只剩下夜晚。为了赶学习进度,她看书到凌晨是常态。
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他顺利考上武汉大学的研究生。
看完这个故事,我不禁为这位妈妈点赞。
也许有人会说:“都当妈了,没必要折腾了。有这个毅力,还不如好好教育教育孩子。”
对此,这位妈妈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个社会可能有很多声音,都说女性就应该待在家里,但是做了母亲以后,我就想成为孩子的榜样,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孩子。”
的确,在家庭教育中,最该教育的,永远是家长自己,而不是孩子。
经常有很多父母说:“当了父母,最重要的就是逼着孩子变得优秀,我们也就这样了。”
所以我们总能看到很多父母逼孩子读书,逼孩子学习,逼孩子上兴趣班,逼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却忘了,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才能教育出更优秀的孩子。
因为,父母的言传永远比不上身教。
记得知乎上有人问: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不是谎言?有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这句话不是谎言,只是用错了对象。
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是让你往死里折腾孩子,而是现在往死里折腾自己。
这让我想起曾经有个很火的宿管阿姨叫原梦圆,49岁的她,和儿子一起考研。最后她考取了广西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儿子考取了复旦大学基础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这份双赢的结果,其实就是以身作则换来的。
在儿子小时候,原梦园和很多父母一样,坐在一边监督孩子学习,督促孩子努力。倘若孩子不听话,她也打骂孩子。
可是无论他对儿子多凶多狠,结果总是不尽人意。
儿子甚至还因为他的教育方式,变得焦虑,成绩越来越差。
看到儿子这样,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最后决定换一个方法陪孩子学习。
她不再采用紧迫盯人的手段,而是选择拿本书坐在一边,儿子学儿子的,她看她的。哪怕只是装个样子,她也坚持在儿子面前做出一个学习的表率。
原梦圆说:“教育不是你想让孩子做什么,而是你跟他一起成长,一起做。”
是啊,说的再多,都不如以身作则。在这样的氛围下,即便没有人督促,儿子也会认真学习,成绩逐渐提升上来。
儿子考上大学,她也自考考上了交大。
看到这么努力的妈妈,儿子又怎么会不思进取呢。
董卿说过:“你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按照那样标准去做,以身示范,给孩子树立一个鲜活的榜样。”
你是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所谓教育孩子,就是永远执着地栽培自己。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无数种,但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以身作则。你想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
唯有当你变得足够优秀时,你的孩子才会以你为榜样,并站在你的肩膀和格局之上变得更优秀!
言传不如身教,一起做成长型的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