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感受
明天就是倾听师考试笔试时间。对于这次考试,我并没有什么准备,也没有太多恐惧,但是我感觉到有很多的不安。
这种不安正是源自于没有准备。从9月24号最后一次带教课结束后,我便没有花心思在倾听师课程了。我不认为这次考试会很难,我总觉得及格应该没问题。相比起来,我更愿意花时间读书,所以几乎没有花时间在倾听师课程。
虽然觉得通过考试不难,但是毕竟这是我比较重视的考试,而我毫无准备,这又让我感觉到很不安。我担心这一切都是我自我感觉良好,我害怕万一我没有考好怎么办?我应该早早的多花点时间准备的,现在也没时间了。
二、觉察想法
《为何我的情绪总被他人左右》书中提到这是恐怖化、应该化、合理化的思维方式在此刻得以体现。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情绪,是由于这种这三种病态的思维方式所引起的。
三、寻找更佳之选:
我希望我能在这次笔试中考出不错的成绩,至少要及格。但如果我做不到,这也并不恐怖,我能忍受,何况我还有一次补考的机会。为了迎接接下来的考试,我需要充分利用明天早上和上午的时间,快速浏览课程的PPT,初略回顾一下课程,中午再睡个午觉,下午精神饱满地迎接考试。
行动:明天早上、上午时间快速阅览课程PPT。
四、后记:
理性的想,通过这样的考试应该不难,但是我为何会不安?我隐隐约约感觉到这是潜意识里的习惯。在学生时代的考试大都是这样过来的,常说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
这种不安似乎也是在告诉我,我在面对人生中大大小小的节点的时候,我缺乏信心和勇气,但同时我又是无力的。我无力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有信心、有勇气。文章写到这里,我似乎有隐隐约约看到内心的那个频繁受挫的小孩了。
我鼓励自己:亲爱的小孩,我亲爱的自己,你已经长大了,你完全有勇气去面对你人生中的各种坎坷了。我知道你现在还很害怕去面对,但是你已经知道自己可以去面对了,并且你已经知道只要你去面对,那些你认为的坎并不一定就是坎,他可能是一个小台阶。上去了,你看待自己和世界的视角也就更高了一级。就算没上去,也没有关系,静下心反思自己、积累自己,当你再次起跳的时候,弹性、韧性都不可同日而语。你要相信自己,只要你愿意,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