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许多的矛盾和冲突,都是由于说话的方式,或者说由语言而引起的误会和矛盾。
我深信《小王子》中的一句话:语言,是误会的根源。所以,一直以来在与人沟通这方面似乎有一种畏惧、封闭状态吧。事实上,的确如此吧。
距离可以冲淡朋友之间的感情吗?我不相信。然而,我的确和高中时期的一位要好的同学渐行渐远了。就在前几个月,我还试图打电话给她,因为我对她的感情还停留在高中那个美好的时光,给她打电话是我内心的声音。
可是,没想到打完电话,事实上,还没等我说完,她就说老板来了,就挂了,也没再打过来。放下电话,我的心情坏极了。我真后悔自己打那个电话。
前天读完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用书中的知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我的心情坏极了?
首先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是:1.说出自己观察到的客观事实2.我的感受如何3.是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我的需要是什么)4.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当她拿起电话时,首先,她在埋怨我的过错,我听到埋怨我,我自然就想解释,然而为了先听她说完,我没有来得急解释。正如书中所说: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
如果那时我看完了这本书,我会这么做:
我一开始,别放不下面子,先入为主,告诉她:我们的关系比起以前远了(观察到的事实),我们那么多年的感情走到这一步,我很难过(我的感受),和你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常常涌现,那种感觉真好。我们还像以前一样,好吗?
我想如果她听到这一番话,至少她了解到了我的感受和需要了。那么她应该也会说说她的感受和需要,或者我可以引导她说出来。
这样彼此都可以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要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其实,我把心中的感受,需要都说清楚了,我就会很轻松。
书中还列举了好多案例,都是通过非暴力沟通达到了和平与期待。
《非暴力沟通》就如同是一束光,照进了我心中的那扇窗,原来与人沟通还可以让爱自然流露。
这里要强调的是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四个要素的觉察,而非使用什么样的字眼来交流。所以,非暴力沟通看重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聆听。
当别人向你倾诉痛苦时,你会怎样做呢?是不是也是安慰,判断,分析,说出自己的建议、想法。其实,这样做会阻碍倾诉者充分表达痛苦。法国作家西蒙娜.薇依说:“倾听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不仅十分罕见,而且非常困难。那简直是奇迹;那就是奇迹。有些人认为他们可以做到,实际上,绝大部分的人还不具备这种能力。”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有一句佛教格言告诉我们: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书中有个例子:哈罗德.库希纳拉比在《当好人遭到了厄运》一书中诉说了他的苦难。在他儿子临死时,听到人们的安慰,极为痛苦。然而,想到20多年来他在别人遭遇不幸时也说同样的话,他更是伤透了心!
在别人倾诉痛苦时,我们应该全身心倾听,并体会倾诉者的感受和需要,根据我们的理解给出反馈,看看我们理解的是否准确,要注意语气,不要暗含嘲讽或评判。我们全身心的的去倾听,将为倾诉者探究和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受创造条件。
也许,您会想,这又有什么用呢?用处大到让你张大嘴巴。书中的案例告诉我啊,它可以预防潜在的暴力,使你免受伤害;它可以给精神病患者治病,它可以使人身心痊愈。
卡尔.罗杰斯说:“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美好啊……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听与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哈哈,这样看来我还真没有被人倾听过呢?朋友,你呢?
今日随笔感悟:一开始,我还为写点啥犯难。坐到电脑前,开始写的时候,就有的可以写了。希望大家看后,可以点评,给予指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