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面之缘,加了个微信好友。
加了就加了,关键是,这哥们当着我的面翻看我的朋友圈。
你说一个大活人就站在他身边,还翻我的朋友圈干嘛?
关键是,还当着我的面。
你自己觉得,
合适吗?
真想翻的话,等我走远了再翻,咱也不说啥。
当着我的面翻,我就有一种没穿内裤的羞羞感。
包括我平时写文章时,
偶尔,
媳妇也会往我的word文档上瞟两眼。
我就说,等我写完你再看,现在看,看的我都不好意思了。
媳妇说,那有啥,早晚都会看。何况,我就看看也不说话。
我说,你不说话,我也不带劲。
具体怎么个不带劲,我也没法说,说了她也未必理解。
不知道是不是就我有这个怪癖,一件东西未完成,我是不肯轻易拿出来示人的。
最好的状态就是:养在深闺人未知,一朝成名天下闻。
继续回到翻看朋友圈的话题。
那哥们之所以能当着我的面翻我的朋友圈,根本原因,还是我的朋友圈没有设置权限,什么三天可见啊,都没设置。
我觉得,只要我发到朋友圈的内容,保质期都是永久的。
你想看,随时欢迎,想走,随时欢送。
而且,通过以前的朋友圈,你还能看到一个立体的我,有历史的我,而不是一个人设状态的我。
所以一个不设权限的朋友圈,确实能快速的了解一个人。
但我刷朋友圈,和其他人不太一样。
其他人都是打开朋友圈,浏览所有朋友在最近几个小时内发布的所有状态,像皇帝批改奏章,一个一个的来,碰到刷屏的,或者广告党,也没法绕过去。
我很久没那样看了,主要原因,还是朋友圈里的人太多。
现在5000个好友都已经加满,几乎每一分钟,朋友圈都会更新好几条信息,而且,一半以上都是广告。关键是,广告主的样子我都已经忘记了。很多人,都是因为一面之缘加上了好友,然后就再也没有交集了。
以前总嫌好友少,见人就加好友。现在才知道,好友多了也是种负担。
最大的负担,就是他们不断的创造芜杂的信息。
理论上说,所有信息都是有价值的。
但信息太多太乱,就会对信息的接收者形成反噬。
浪费你的时间,干扰你的判断,动摇你的心志。
因为这个原因,我不浏览朋友圈。
想起来谁时,就打开他的朋友圈,看看近况,再轻轻合上,不留一个赞。
前几天,想起一个很久没联系的老同事。于是就想看看他。
谁知打开朋友圈,发现进不去。
第一感觉,就是被删了。
发一个笑脸过去,果然,显示已经不是好友了。
很失落。
想当初,我们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不知道触动了他的哪根筋,竟然把我删了。
这让我情何以堪。
回想起这位前同事,性格那是超级的好,很有亲和力。
无论谁见了,都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可现在竟然莫名其妙的把我给删了。
瞬间让我理解了一句话,是《菜根谭》里说的:“落落者,难合亦难分。欣欣者,易亲亦易散。”
一开始难接触的人,真要交心了,却是难以割舍。一开始你以为很亲切的人,时间久了,反而把你忘得更快。
前同事,在生活和业务上既然没有了交集,在网络上,再把你删除,那等于彻底把这个人从心底抹去了。
抹去就抹去吧,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人生就是踏上一列单程火车,期间会有各种不同的人陪你走一程。
但车一到站,注定会有人下车。还会有人上来。
能陪你走完全程的人,只有自己。
甚至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不是全程相伴的。
所以有些事儿,分分合合的,看开了就行了。
2
前两天,系统提示,QQ异地登录,有被盗号的嫌疑。
我赶紧登上QQ,重新修改一下密码,忙活半天,才把盗号的事儿给解决了。
说真的,如果不是被盗号,我几乎忘记了还有QQ这个存在。
但真让我完全抛弃QQ,却又是不可能的。
毕竟,QQ上记录了大半个青春的回忆。
大概十年前,刚会上网那会儿,整天鼓捣着QQ,摆弄QQ空间,找好友聊天,乐此不彼。
这才几年,QQ就凉凉了。
现在据说只有00后还在玩QQ,成年人都在微信上。
但谁又能保证下一个凉凉的不是微信呢?
这个世界发展的太快。
刚上大学时,流行发短信。
你给我发一条,我给你回一条。
发的也没啥实质内容,都是祝福、鼓励、搞笑类的短信。有时候,一个固定模板能被传无数次。
朋友间联络,不是靠电话,就是靠一条条的短信堆出来的。每个人的包月套餐里,都有几百条短信。
就那,还不够用。
这个势头持续了两年,就没人再发了,因为发的东西确实没营养。
除了养肥了移动联通公司。
那个时候,移动三个套餐系列,一个是神州行,一个是全球通,还有一个,就是专门针对这些爱发短信的年轻人的,叫动感地带(不知道现在还没有)。
再往前延伸,短信的前边,是电话。
在手机还没大面积铺开的时候,打电话还是很奢侈的。
街上有一种专门的店,叫“话吧”,想打电话,进去,每人每分钟两毛钱。
街边,有电话亭,插IC卡就能打电话,费用和话吧的差不多。
再往前说,电话的前边,就是书信。
有平邮信,挂号信等,平邮信慢,挂号信快,但寄一封信,基本三四天才会到。
书信的前边,我就不知道是什么了。
毕竟,书信已经传了几千年了。貌似从古到今,人们一直是靠书信在互通信息。
以上列举的电话、短信、QQ、微信,也就是最近十几年才兴起。
但正所谓“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也”。这些新型的通讯工具,总是坚持不了几年,就和大家说拜拜了。
不是大家喜新厌旧,实在是社会发展太快。
3
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如果后世看我们,我们的地位大概相当于:原始人向石器时代的过渡阶段,又或者,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阶段。
总之,我们这个阶段不简单。
这不是一段能一笔带过的历史,这是一个大时代。
大时代的人有个普遍的特征,就是容易浮躁。
浮躁有好的一面,因为有活力才会浮躁,只有燥起来,社会才会有更多的动力向前进。
但在情感领域,浮躁并不是好事。它像漏斗和篦子一样,能过滤掉细腻深邃的情感。
所以,今天的人情感远没有古人那么丰富和敏感。
杜甫写过一首著名的《赠卫八处士》,写的太好,我把原文摘录如下: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男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试问,现代人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吗?
不是说现代人没古人有才,而是时代变了,人们沟通交流的形式和媒介变了。
真想见谁了,一个视频电话打过去,一个飞机票怼过去,几个小时到达。什么“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的问题,存在吗?
不存在。
只是有一点,因为相见太容易,很多时候,反而找不到相见的理由。
即使再同一个城市,也基本不通音信。
古人,是发愁地理上的距离。现在,是踌躇于心理上的距离。
这么一说,“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的问题,还是存在的。
其实,无论交通工具如何发达,无论交流的媒介如何便捷,都解决不了人性深处的这个问题,那就是:
人,生而孤独。
认清这个问题,就不会惧怕孤独,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享受孤独了。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