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读书笔记/读后感
这周翻了一本书,书名相当的牛逼:《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
但是内容……我只能说:Just so so~!
按照我读书的惯例,读完后会上Wikipedia、豆瓣等翻看一下关于书,关于作者的介绍。之所以会在读后才做这样的动作,是我不想在读书获得自己的认知前,先看到其他人的看法,从而限制了自己的思考。
现在看来,这样的做法还是有待商榷的。这样会造成一个后果,就是往往因为书名、封面、作者比较“吸引人”而误入其中,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这本书和上一本介绍OKR的书都是这样的“反面”经验。而时间是我最耗不起的资源(谁又不是?)。
看来以后还是要做出转变,看书前还是先做好“功课”,上相关网站看看其他读者的评价、介绍(略看,不做深入),再决定是否需要花时间去阅读。
好了,还是回到这本花了我十天左右的时间“读”完的书吧。
不去了解还真不知道,这本书及其作者在Wikipedia上竟然找不到相关的介绍……我只在豆瓣读书上看到了一些关于本书的“只言片语”:
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我们都曾经历过痛苦、恐惧,也体验过狂喜与极乐,我们渴望建立永恆真挚的亲密关係,却又害怕再度受伤。《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是克里斯多福•孟继《找回你的生命礼物》后,又一力作。他告诉我们如何穿透自我障碍,用爱酿造幸福秘方——没有人能年复一年地活在火辣、热情、浪漫的亲密关系之中,但我们能在亲密关系的旅途中,学习面对自己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质,学习接受和放手,最终找到通往爱和幸福的桥梁。 ——via豆瓣读书
豆瓣上还有关于本书“影响力”的介绍,那是更加的不同凡响了。
十二年来,这本书引导美国、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及内地的数十万家庭从“幻灭”走向“和谐和爱”。2005年以来,全国37个亲密关系工作坊将这本书作为指定教程书。
这是真实婚姻成功见证者的生命经验。
我会看这本书的重要原因,是我的妻子的介(an)绍(li)。
她是在喜马拉雅上听到了这本书一些章节的有声读物,觉得写得不错,于是吩咐我找一下有没有电子书的资源。
也没有费很大的周折,我就找到了这本书的资源,还推送给了她。但并不知道,她后来是否有看……因为按照最近一些“迹象”来看,估计是没有读过吧?当然,这也是我单方面的猜想。
在读完上一本书后,我发现Kindle里还躺着这样一本关于心灵,关于夫妻关系的书,于是就抱着了解一下的心理,翻看了一遍。之前我可是没有看过任何一本这方面的书籍。
看完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就是:看了和没看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我猜,还是我的悟性不够高吧?书中对于心灵、灵魂、心理方面的论述很多,而我基本上没什么这方面的概念。这也是我对此书没有什么“感觉”的原因之一。
但是既然是一本公开出版的书,豆瓣读书上的评分还达到了8.0的高分(十分满分),总有它感动人心,给人启迪的方面。
比如,书里面写道:
在亲密的关系里,您会经常感到,您的伴侣,比起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能更快地激怒您,使您感到难受。
这是我深有体会的,这简直就是在说我的伴侣的感受嘛!
请注意,我并不是说:我会容易被激怒,而是我的老婆。因为,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容易愤怒的……
而我的伴侣,却常常会因一些小事而歇斯底里,汹涌喷发。按照其说法就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同时:“小事做不好,还指望什么大事?”
我觉得非常正确!
另外一段:
男人之间是不太喜欢谈论婚姻的,因为男人不喜欢谈论自己的感受。
完全同意!
从来没有两个抠脚大汉见面会问对方老婆、家庭怎么样了,总是问工作忙不忙?或者最近忙什么?这个“忙”当然也是特指工作。
最多会问问孩子最近怎么样,而回答都会非常简短“可以”、“还不错”……然后马上就转移到其他非“感受”方面的问题了,“最近有没有看XXX比赛?太TM烂了……”
书中还有一段我比较赞同的观点,但是我没有做标注。大意就是:
你目前的婚姻状况,往往会折射出你父母的婚姻状况。
WOW,这是说的我啊!
回想小时候,我的爸妈也是经常因为爸爸做错了一些小事而“吵架”。说是吵架,其实是妈妈单方面“训斥”爸爸,而爸爸却总是那个一言不发,沉默寡言的人,任凭妈妈怎么骂,他都是默不作声。
就和现在的我一个样!
好神奇啊!
至于其他方面,写的虽然也很好,但是总感觉作者太过关注“灵魂”、“内心”这些玄妙、超验的范畴了。
总之,我是因为看不大懂,而采用了“电吹风”阅读方式对待本书。
(日更写作【750】157/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