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为小事抓狂:女人篇》
本书作者克瑞丝·卡尔森,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咨询专家理查德·卡尔森的妻子。本书几点关于生活的启示:
让内心更加平静的做法,平静会让我们更加理性的面对生活,与平静中才能窥探生活的本质。
01,烦心事发泄一次就够了。
有的人遇到烦心事时,会重复诉说同一件事,直到身边所有的朋友都听过。甚至又回过头再跟第一个朋友说,被对方客气地提醒:“你已经跟我讲过这件事了。”发泄一次可能会有助于治愈创伤,但重复发泄会让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在出现问题的那个部分上面,沉浸在痛苦中,不仅体会不到解放的感觉,反而情绪更加低落。
解决事情是重点。多次诉说会将心思、情绪限于困难之中,一次次的提醒自己感知伤害,对于解决事情的本质没有一点帮助,反而会让自己越来越消极。人是如要抒发情绪的,需要排解,应该一次性深度的解读问题症结,找出解决的办法,过了之后就不在提及,做该做的事情,不要对所有的烦心事念念不忘。
02, 与孩子相处时,降低抗压能力。
不做一个全能妈妈或者全能爸爸,有些事情需要借助孩子的帮助完成,让孩子体验中成长,才会增加他/她的判断力、责任感等。
很多女性误以为“母爱”就是扩大自己的极限,抗压力越强越好,直到忍无可忍才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但作者认为,压力之所以越来越大,就是因为妈妈们不懂得为自己设限。你不需要一整天都无底线地容忍,试着降低自己的抗压能力,跟孩子定下规矩、积极沟通,并协商出解决方法。比如受不了孩子晚上闹着出去玩,那就让孩子知道这一点,改变策略,约定好在白天的某个时段出门,然后晚上待在家。
『值得接受的小事』
生活中会有一些小事情,可以增加我们的喜悦感和幸福感,比如朋友的一条建议可以帮忙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比如朋友的一句赞美,可以让我们获得愉悦感,对于这些我们都可以坦然接受,之后再梳理,按照正确的积极的方面在发展。
01,真正采纳朋友的建议。
朋友知道我们的优缺点,也能觉察出什么会让我们兴奋,什么会让我们低落。但是,当朋友给我们提一些实用的建议,或者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我们会有下面三种反应:
(1)告诉朋友自己已经试过这个方法了,但这可能不是真的。
(2)说明自己不能这么做的原因,这可能是一种习惯性回答。
(3)听完建议,但是没有真正执行,继续按照原来的方式做事。
为了让朋友的建议发挥作用,我们首先要跟这三个惯性反应作斗争,可以把建议的内容简单写下来,做成备忘录,或者邀请朋友监督,把事情进展告诉他。
02, 被称赞时从容说一句“谢谢你”。
我们被赞美的时候,往往会条件反射性地拒绝,然后支支吾吾找出一堆自己不配接受赞美的理由。听到别人的赞美时,能从容地、开心地回答一句“谢谢你”的人,究竟有多少呢?我们不太敢接受赞美,是因为害怕这样做之后,会显得自己很骄傲或者不够谦虚。
作者的朋友苏西也曾这么做,后面有人告诉她:“如果我说我喜欢你头发的颜色,或是称赞你的打扮的话,你用不着浪费时间讲一长串废话说我在骗你。这样做不会让我再有赞美你的动力。”这段话或许可以刷新大多数人对称赞的认知,像接受礼物一样接受对方的赞美,真诚地道声谢,就可以为双方都省下很多时间和精力。
能够坦然接受别人的赞美是一种自信得表现,同时接受并道谢也是对对方的认可。我们应该理性对待这些称赞,努力坚持并且将优秀品质发挥的更好。
『需要注意的小事』
001 直接面对你的抱怨对象。
当我们对家人、朋友或者同事有意见时,会陷入小事的困扰中无法自拔,纠缠不清。最后我们会跟很多人谈论这件事,却唯独没有告诉我们所抱怨的对象。这样一来,问题几乎不可能得到解决,因为当事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
最好的做法是,把心思放在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上,鼓起勇气直接面对抱怨对象,在合适的时机用平和的态度说出自己的想法,也许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002 提醒自己付出同情心。
同情心是我们了解另一个人的悲伤、痛苦和困难的途径,它除了可以帮助其他人之外,还与我们内在的状态息息相关。当我们怀有同情心时,会产生一种温暖的感觉,能够让自己放松,变得体贴与平静。虽然它没法量化,但可以随着练习而不断变大变强。
作者的做法是,把同情心拓展到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在悲伤、气愤等负能量状态下,对自己说“我要守护好同情心”,然后让自己做出具有善意的举动,让对方一步,或者帮对方一个忙。比如遇到坏脾气的邻居时,告诉自己要守护同情心,然后对他一展笑颜;遇到无家可归的人时,告诉自己要守护同情心,然后买几个面包给他。类似的许多做法,让作者在每天的生活中变得更富有同情心、更快乐。我们也可以这样提醒自己,为他人付出同情心。
生活中,同情心的使用可以更恰当的解释为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也可理解为换位思考。当我们替换角色站在对方立场进行思考时,就会发现他/她的做法合情合理,或者是合乎常理,当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在做出合适的呼应,问题就得以解决。
需要思考的一点是人之常情!我们在富裕的时候出手相救限于贫寒的人,给她解决生活问题好像看起来更容易一些,但是在窘迫状态时,能够分出自己的一片面包给别人吗?当我们做不到的时候又是否应该指责那些不施援手的人呢?
不困于情,不念于此!当我们不能100%全身心付出自己爱给对方时,就不索取那对等的爱,即便自己付出了,也不应该要求对方同等付出,因为付出使自己愉悦并且心甘情愿,如果执着于回报变会产生怨恨和不解。
找到感兴趣的事情让自己坚持,找到开心的事情一直持续做,烦恼的事情找机会解决,优雅的转身比困于烦恼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