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自己有个习惯
习惯性地虐待自己的想法,却又享受其中的快乐。
比如我妈打电话过来的时候,心想怎么又打电话过来了,有时候会直接挂掉或者搁置在一旁不去理会,就看着手机屏幕的光慢慢熄灭,声音渐渐消失,一切恢复寂静。却又在满室寂静中期待那一抹声音的渲染。
又想起和家里闹矛盾的时候,总喜欢夺门而出,听见他们着急的声音,心里有些许的得意。跑出家门却又在小心翼翼地回头望,渴望看见他们跟过来的身影,等他们的身影追来时,又开始深深的厌恶,拼命的左躲右藏,终于甩开他们的时候,心底却装满了失望。
还有之前与朋友的吵架,常常面红耳赤,恨不得老死不相往来,费劲心思找对方的痛点,一戳一个准。待按甲寝兵之际,情绪慢慢恢复,懊恼说过的那些话,做出的幼稚行为,纵使在心中唾弃自己无数次,第二天碰见了还是一副我没错的模样,内心却期待朋友会和往常一般。
这样相似的情况比比皆是,明明内心想要听见老妈的声音,却又要自己拒绝;明明渴望被找到,却又自己选择逃避;明明期待朋友的关怀,却又摆出一副冷漠的模样。在这样的过程里,既有心里的纠结和痛苦,同时又渴望期待的圆满幸福,这种怪异的情绪表达方式,分明就是一种自虐。
在书上看到一段话
“弗洛伊德描述过幼童的一种奇行,他发现他们有时会把自己藏起来,好让大人找不着,这时他们会感到格外的紧张,深怕大人会自此忘却他们,甚至趁机抛弃他们。可是在这个躲藏的过程里,他们却又享受着刺激的快感,把它当成一个好玩的游戏。然后,他们或者被发现,或者干脆耐不住性子自己跑了出来,与父母相拥团圆。这就是有名的“去/来”(fort/da)游戏,后来成了精神分析史上著名的模式,引起无数的诠释和争论。
有学者认为这是自虐的基本形式之一;先是自我制造一个被舍弃被厌恶的状态,同时暗自咀嚼其中的痛苦刺激,于是可以期待破镜重圆的圆满幸福。正如一人偏执地怀疑伴侣的不忠,把任何小事理解为对方变心的蛛丝马迹,甚或幻想出丰富的情节。表面上他很痛苦,实际上他很享受。当伴侣九牛二虎地证明了自己的忠诚之后,他那失而复得的满足才能达到最高程度。”
对于我来说,也许这个习惯永远也改不掉,就像小孩会一遍又一遍地玩着这种游戏,情侣会一遍又一遍的期待誓言与许诺。只有在一次次的努力成长 ,一次次的强大自立中,才能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