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朋友圈发过几篇自己的短文,朋友们有点出于礼貌和鼓励,或点赞留言,或评论转发。于是不经意间在朋友同事中就把我归到了文艺青年之列。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许是现在的人都奔波忙碌,亦或羞于表达,很多事都刻画在脑海里深藏在内心中,故而有写写文字的闲情逸致就都被定义成了文艺。仿佛写几句强说愁的话,说些愿你曾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之类的就能获得文艺青年的殊荣。
有段时间自己竟也信了,听着杨宗纬的《流浪记》,就仿佛告别山下的家的人就是自己;看着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就感觉那些故事中有自己模糊的影子;读着仓央嘉措的《见与不见》,又莫名的春心荡漾渴望有个时时惦记的伴。
后来想想,且不说小弟已二十有四,生活不易摸爬滚打早已没了当初的锐气和意志,青年这词用在身上已是颇为勉强。
就是论文艺,那也是踮着脚也够不着的高度。虽说小时家中有意培养,奈何天资愚钝,实在是朽木难琢只得草草收场。当真是既没有方仲永般的天赋,更没有小仲马的坚持努力。平日里,工作和生活早已耗去太多时光,交际应酬又磨去了仅存的精神,难得闲暇只恨不得多些与床亲热的时间,哪里顾得上读书写字。
就事论事,在下五音不全,书没读过几本,诗也是似懂非懂,文写的词不达意,戏更是一头雾水。罢了,再说下去实在是让自己难堪……
所以说到文艺青年,实在高攀不上。不过是个百无一用,却还残存些修身齐家的书生意气之人罢了。
若是非得说有几分相似之处,那就是对过去的包容体谅,对美好自由的无限向往和对未来的饱含希望。
渴望捉笔作刀,快意恩仇,写不平事,歌不凡人实在是独处时一大消遣乐事。若要做到天涯论坛中那句一把破刀,荡尽天下不平事,三杯薄酒,畅叙人间江湖情怕已是最高境界。
在我看来,一个文艺青年应该是面对残酷的生活仍能找到别致的活法;在别人醉心于灯红酒绿,追逐着酒吧忽明忽暗飘忽不定的追光时能忍受孤独怡然自得;在别人追忆往昔耿耿于怀时能带着满身伤痕,微笑着拥抱未来。总之,他该有那是把一切苦难当成锤炼,把所有艰忍看做修行,把日子过得诗意梦幻的态度。
所以,请不要用文艺来定义我,读书写字不过是一点爱好。孤舟渡海如浮萍漂泊,这点爱好不过是为小船加些重量不至于倾覆的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