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阳光正好,春的气息渐浓。我有幸和同事来到龙城,参加了“中国教育梦--‘聚焦统编全段教材·构建课堂全景样态’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研讨会”。观摩了大师们的课堂,聆听了大师们的讲座,我的教育之春也渐渐苏醒了。
著名特级教师周益民首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有趣的阅读课《变什么?》。周老师曾经上过很多类似的课,比如《巧女的故事》。从别人的评课中我不难看出,十几年前周老师上课时,关注的是故事语言和情节。今天,同样是四则古老的故事,老师会带来什么不一样的精彩呢?
周益民老师先是通过提供故事主要信息让学生抢答,出示了本节课要学的四个故事:《精卫填海》《猎人海力布》《日月潭的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随后周老师展示了梁祝的思路图,让学生看一看思路图是根据什么理的。学生通过简单交流、讨论,发现思路图是根据故事发展理的。
弄懂了如何整理思路图,周益民老师让每一小组选择一个故事,整理故事线索。周老师提醒他们要用简洁的语言,遇事句式要尽量一样。学生整理好之后,周老师让小组一一出示自己的思路图。在交流的过程中,周老师不断指导孩子们用一样句式、优美的语言。培养了孩子们概括整理的能力。
所有的思路图都整理好之后,周老师将它们集体出示,让孩子们对比四张思路图谈谈自己的发现。
孩子们通过认真观察比较,发现四张图的主人公都在变,有的变成了小鸟,要它变成了青山,有的变成了蝴蝶,有的变成石头。他们守护的内容也不一样,有的保卫自己的爱情,有的为了守护日月,有的是为了拯救老百姓……
周老师的教学智慧在接下来的环节中,逐渐显现出来。在初步比较四张思路图之后,周老师让同学们聚焦“变”提出问题。孩子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为什么变?怎么变?能否变成别的?……在提问后,周老师带领孩子们将问题进行梳理,最后留下几个主要问题。
接下来,周老师让同学们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每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
交流讨论好之后,每小组选两个代表到前面汇报。
最精彩的要数这个互动环节,小组汇报好,下面的同学可以进行提问,甚至是反驳。在思维的碰撞中,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去发现故事主人公与变成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比如小鸟坚韧、娇小,与精卫这个人物形象非常相符;蝴蝶翩翩起舞,与主人公对自由的向往。蝴蝶破茧成蝶,与主人公打破封建枷锁,勇敢追求爱情追求爱情的勇气。蝴蝶的美丽,与爱情的美好。……
交流互动之后,周老师简短小结:这些故事中的变的是人物的形象,不变的是故事中蕴含的感情,人物的优秀品质,以及故事中所折射出的伟大精神。
最后,周老师还不忘给孩子们留下一个问题:人变成什么的故事很多,倒过来想,什么变成人的故事也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回去找一找,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这一定会激起孩子们阅读的兴趣,使课堂得到延伸。
课后周老师做了一个简短的讲座“依据文体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周老师首先介绍绘本教学,绘本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图画表示的故事,文字表示的故事,图文并茂的故事。比如,上图中的图画表示的故事,在教学时,可关注图中的色彩变化。
周益民老师引用王荣生的一段话“阅读是对某一特定体式,特定文本的理解、解释、体验、感受,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周老师建议,阅读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要从文体出发。
第二节课,我们聆听了来自天津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卫东老师的一节示范课《观潮》。这一节课重点指向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李卫东老师带领孩子们梳理课文之后。让孩子们到文中去找一找描写潮水的句子,画一画数一数。然后通过观看视频,感受钱塘江潮的壮观,并引导学生读出感受。
李卫东老师带领孩子们分析这些描写潮水的句子,总结出两个写作技巧:一会看变化,二会写句子。李老还通过幽默的语言,概括出写句子的方法。
之后李卫东老师带领孩子们观察一段日食录像,指导孩子们分步观察,并让孩子们口头练说看到的变化。
课后,李卫东老师做了一个“整体把握语文学习,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讲座。其强调语文课程的系统性决定了语文教学要有系统性,语文教学要具有整体性、阶段性、连续性。
李卫东老师指出,语文课程建设的关键问题是课程内容。语文的课内学习,要把握年段教学重点,科学安排学生语文学习;语文课外言语生活,要整体设计阅读课程,科学安排学生阅读生活。语文教学整体提升要靠课程整体设计。
李卫东老师指出,一堂阅读课的教学内容。要根据本学段课程目标,本年段教材内容,以及每篇文章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最后李卫东老师提出,当前的语文老师要具备三个基本功:1.课文解读。2.根据年段教学重点、核心素养要求和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教学内容。3.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逐一落实教学内容。
来自福建省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国才,为我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小小说教学《在柏林》。
黄国才老师让学生读杜甫的《石壕吏》,想一想:这首诗描写了什么事?什么主题?然后回到小小说,学生很容易就发现发现《在柏林》也是描写战争这个主题的。
接下来,黄老师带领大家分析文章的情节,分析文中人物的作用、结尾的作用、文中人物内心的活动……一步一步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课后,黄国才老师做了一个“深阅读,让思考成为阅读习惯”的简短讲座。他将有没有读过比作人的脚,有没有读懂比作人的腰,有没有想法比作人的脑。有没有读过对应的是学生检索信息的能力。有没有读懂对应的是学生理解运用的能力。有没有想法对应的是学生评价与创新的能力。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教给孩子阅读的策略,提供多个问题让孩子比较阅读,让孩子读整本的书。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为大家带来了三年级的《金子》一课。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薛老师特别注重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这节课上得既朴实又充满智慧。读课题之后,薛老师就问:你家有金子吗?这是告诉孩子们,此时的金子指的是黄金。然后他又问道:金子般的心,这里的金子指的是什么?如果是个金点子,这里的金又是指的什么呢?一个简简单单的课题,就让孩子们知道了,金子居然有这么多不同的意思呀。
另外,薛老师在这节课上还教给孩子们“同义构词法”和“反义构词法”。
薛老师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甘这个字就像口中含着甜的东西。
学习“悟”这个字的时候,薛老师说悟就是用自己的心慢慢去明白。简言之,悟就是我的心。接下来学习由悟构成的成语更是精彩,薛老师根据这几个词表达意思的不同,巧妙地给它们排了个序:好像明白是若有所悟,全明白是大彻大悟,一下子明白过来是恍然大悟,到死都不明白就是执迷不悟。接着薛老师创设了几个巧妙的情景,让学生去运用这些词语,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紧接着,薛老师围绕一个悟字,让同学们去理解课文……薛法根老师的这节课上得特别朴实,也特别扎实,字词教学就用了近30分钟,这样的课堂,留给给我们许多反思。
课后的简短交流中,薛法根老师通过两个巧妙的对比,找出目前语文教学为何低效的症结所在。我们不像数学课那样,一节课只教一个内容,语文课频繁地变换教学内容,只有流程没有过程,教学内容过多、过散、过碎;我们也不像体育课那样,学生不达目的不罢休。这个学生不会换一个,直到找到一个我们满意的为止。薛法根老师将此总结为:教学目标不聚集,教学内容不确定,教学活动不充分。
薛老师随后做了个“语文组块教学的三个要义”讲座。第一要义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二要义是教什么要定点。要解读文本,解读教材,决定教学内容。
第三要义是要定法。要在各种言语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两天的观摩活动虽然短暂,但是收获却是满满的。通过观摩几位大师的课堂教学、聆听他们精彩的讲座,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语文教学,不再追求华丽的语言、精巧的设计,而是追求质朴、高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教学目标设计精准,教学方法选择合理,教学活动开展扎实,要努力让学生在每一节语文课上有所收获,让学生在言语活动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