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是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中国人的姓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姓。
据古文献记载,中国最早的姓是风姓,最早的氏是伏羲氏、神农氏、女娲氏等。在中国商周时期,姓与氏是有区别的。至秦汉时期,姓和氏合二为一,互为称呼,或称姓,或称氏,并以父传子的模式代代相传,两千多年来没有变化过。
最新出版的《中国姓氏大辞典》,一共收录了23813个汉字姓氏。而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关于姓氏的著作文章,最有名的就是《百家姓》。而不同时期,《百家姓》也有不同的版本。
宋版《百姓家》的编撰者是江南钱塘(今浙江杭州)的一位知识分子,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开头,共收姓氏438个,其中单姓408个,复姓30个。宋版《百家姓》是迄今影响力最大的一个版本。
因为宋代当朝皇帝姓赵,故“赵”是国姓,系天下第一姓,理所当然排在百姓之首。编撰者所居的钱塘一带,最尊贵的姓是“钱”姓。五代十国时期的钱塘人钱镠,曾在当地建立吴越国,钱镠在杭州湾修建江海塘(即“钱塘”),治治害防灾,深受民众爱戴,故将其“钱”姓排在第二。钱镠的正妃姓孙,所以将孙姓排第三。而李则是采用了南唐后主李煜的姓,周、吴、郑、王等姓,也都是当时的贵姓。
宋版《百家姓》四字(姓)一句,两句一押韵,朗朗上口,又好记,很快就流行开来。
到了明代,也出现了一部《百家姓》,全称为《皇明千家姓》。这是明初翰林院编修吴沈等人,根据当时户部所藏的户口名册,模仿宋版《百家姓》编纂而成的,共收入姓氏1968个,其数量为宋版《百家姓》的4倍多。
明版《百家姓》编排形式仍与宋版《百家姓》一样,4字(姓)一句,以韵相排。但其姓氏编辑顺序已完全打乱。明《百家姓》以“朱奉天运,富有万方 ”开篇。朱姓是当时的国姓,排名第一很正常。而后面的奉、天、运、富、有、万、方则都是普通的小姓,即使到了现代,这些姓的人口都很少。
明版《百家姓》虽然也有政治色彩,但除了国姓“朱”以外,其它姓都没有按当时姓氏的尊贵来编排。因为未“别贵贱”,所以明朝当时的贵姓拒绝使用;而民间的“贱姓”,不少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靠前,也拒绝使用新版,导致明版《百家姓》未能流行。
到了清康熙年间,满族人也编辑出了自己的《百姓家》。由康熙皇帝亲自审订,故定名为《御制百家姓》。康熙帝为了搞好满汉关系,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放弃将国姓“爱新觉罗”排第一,而是使用“天下第一家”、山东曲阜孔姓家族“孔”姓为首:“孔师阙党,孟席齐梁 ”。
《御制百家姓》的排列虽然体现了满清朝廷尊崇孔孟之道的思想,借此讨好汉人、笼络民心。但因为通篇艰涩冗长,不通俗易懂,所以同样未能流行开来。所以现在流传最广,被广大人们群众所接受的,还是宋版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