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如果说在零度格局下,盲众看到的是幻象和噪声;一度格局下,逐利者看到的是自己的能力和欲望,那么理念人看到的是这个世界深处的真和美,而至善之人看到的是自我与世界、自我与整个人类之间的纽带。 正如伟大的史怀哲所说: “人不能只为他自己而活。
我自己的想法:正如作者的看法,不管你是哪一类型格局的,都请不要太紧张,我自己作为一个零度与一度格局间的人,在看到作者这句话时,烦躁减了一半。我有幸知道自己的特性和思维里的格局。也不必看了高大上的理念人,就跃跃欲试。我们都还年轻,我们都还懵懂,我们都还需要一股前进的勇气。加油。
其实格局这东西说起来就显得我小家子的,因为我会觉得格局这东西似乎是强劲男人的专属名词。而我喜欢的名词却是温柔美丽。当然这并不妨碍我对格局的理解。格局就像一个结构,有底层,有高层,当你站在巨人的肩上,那你就看得高,看得远。你的格局就高了嘛。
书中:逃离隐含假设的牢笼
发现人生中的更多可能选项
1. 有唯一的理想目标。 2. 理想目标与当前处境相反或者相差悬殊,两者构成严重冲突。 3. 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导致了糟糕的内心状态。
当我们陷于某个人生困局时,困住我们的不仅有外界的客观现实,还有我们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这些东西会在我们思考时自动植入“隐含假设”,从而限制了思考的角度和范围。
我的思考:不愿意动脑是思考的大忌,我认为思考时自动植入隐含假设是因为长期不愿意动脑的产物,所以产生了比链接更快速的隐含假设自动接口,常见的隐含假设
第一个典型的隐含假设是“赛道假设”。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就是赛道假设的体现。暗自认同赛道假设的人,认为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比赛,比赛的项目是设定好的,而获胜者寥寥无几。于是他们就容易陷入对竞争的焦虑和对失败的恐惧中。他们可能由于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不敢试错,只能战战兢兢、亦步亦趋地在一个被外界固化了的轨道上不停地跑着。第二个隐含假设是“低关联假设”。暗自认同这种假设的人认为,人生的种种经历之间相互独立,不存在什么关联。比如很多人小时候学过画画,但是长大后就再也不画了,他们不会想到,这些绘画基础对于在职场中运用视觉化思考很有帮助。正如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那个著名的演讲中所说,人生就是一个连点成线的过程,有些经历也许一开始看不到它的意义所在,但也许若干年后便会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第三个隐含假设是心理学中讲的“僵固型心智”(fixed mindset)。暗自认同这种假设的人会用一种固定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能力,其中很多人会认为自己的天赋不够,或者智商平平,于是在遇到一些挫折时就自怨自艾,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勇气。与之相对的是“成长型心智”(growth mindset),拥有这种心智的人认为智力和才能是可以通过努力不断增长的,因而并不惧怕短期的失败,反而会愈挫愈勇,这样的人往往能获得更高的成就。 第四个隐含假设是“零和博弈”。暗自认同零和博弈假设的人,在人与人的竞争中,更倾向于从别人那里争夺利益,而很少去构想双赢的方案。针对这种思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专门写了一本书《第3选择》,倡导在 “你的方法”和“我的方法”之外,应该努力寻找一个“我们的方法”,通过这个“第3选择”,参与的双方可以实现协同和双赢。
我的看法:当我遇到喜欢的文字,我总喜欢在读后感写细细读来,颇有味道。我真的很想照搬哎,不过我知道这是固定思维习得的,我想我应该说,每本书有其存在的意义,每个人去读这本书获得的理解,我们都要首先叩问自己,我理解了什么呢,我的认真花在一本好书上,我品到那些趣味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