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第一次读《鲁滨孙漂流记》,应当是在初中时。已经被翻得很破旧的一本书,也记不清从哪里得来的,在读了无数次后,我把它捐到学校的图书馆了。

        关于这本书的故事情节,我想大家都知道:主人公鲁滨孙舍弃本来优渥安逸的生活,航海途中落难到荒岛上,同伴全部不幸遇难。鲁滨孙凭借从搁浅的大船上取得的一些工具,物资,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卓绝的挣扎和劳动后,逐渐过上了还算富足稳定的荒岛生活的故事。

        前段时间出差,路过书店,看到摆在书架上的《鲁滨孙漂流记》,不觉有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于是,买下来,带回家,与家人一起分享这本据说是除《圣经》以外,再版最多的一本书。

        重读过后,我仍然敬佩鲁滨孙身上那非凡的勇气,坚韧的毅力,也很欣赏他的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凭着这些,他生生在一个荒芜人烟的孤岛上开拓出一个他一个人的世外桃源般的王国。搭建在海岸边的戒备森严的“城堡”;座落在密林中安静优雅的“乡间别墅”;聪明乖巧的会讲话的鹦鹉;以至于后来归顺于主人公善良勤劳的野人“星期五”,无不显示出鲁滨孙作为人类的一员而具有的伟大的创造力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可是,反思他的每一步的开始,没有一项不和当初搁浅的大船中遗留的工具、物资有着必然的联系。从枪支弹药到食品衣物,从木工工具到帐篷绳索。假如没有这一切,单单是鲁滨孙个人被流放到这个荒岛上,他还能够开创出这样一个丰衣足食,生活惬意的的孤岛吗?

        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没有最初的这一切,不要说衣食无忧的生活,恐怕他连能否生存下来也是个问题。没有枪支弹药,刚刚落难的他在耗尽了从大船上取得的食物后,将不能捕猎食物,不能生火取暖,不能保证自己不被野兽侵袭。没有木工工具和帐篷绳索,他将不能为自己建造可以安身立命的“城堡”。没有最初从大船上带下来无意中丢掉的大麦和稻谷种子,他将无法种植作物使自己能够在一个荒岛上继续享用人类几千年文明的积淀——粮食。没有这一切,即使他能够侥幸活下来,他也会回归到茹毛饮血的原始人时代。

        反思这一切,正是因为人类是一个智慧的群体,其自身有着强大周密的协作能力,其文明有着亘绵不绝的延续能力,人类才能够取得现在这样的巨大的成绩,创造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当你不满足现状时,你的境遇很可能会更糟 鲁滨逊虽没生于钟鸣鼎食之家,但家境还算富足。鲁滨逊的父亲信奉中庸之道,...
    刘良昊阅读 6,572评论 0 3
  • 一个荒无人烟,没有生活用品,没有住所,只有一片大海和一片树林的孤岛,只有一艘废船上的一丁点食物、枪支、弹药和其...
    理萌阅读 4,583评论 13 13
  • 大学时代,我曾经粗粗地读过鲁滨逊漂流记。 就现在仅存的印象,它说不上给了我什么样的启发或感动,甚至连整个故事的后半...
    猫竹阅读 21,010评论 4 22
  •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想法:摆脱喧嚣的红尘,不理人世的纷扰,扬帆远航。寻一处荒蛮小岛,享受碧海蓝天。或捕鱼打猎,或拾荒...
    吴槑子阅读 4,862评论 0 0
  • 你永远无法绝对准确的预测群体心理,很多你认定蠢到不行的名字,在别人那里有理有据的被分析成最佳答案。在12个名字和文...
    梁山泊主阅读 12,144评论 2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