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一定要用蓝色画天空》
【加】彼得•雷诺兹 图/文 阿甲/译
今天我坐在那读这本书,一个4岁多的小男孩就一直围着我转。转了一会儿,他走过来问我,你这本是什么书?说了两句他很想继续翻开看,但是他必须去上课了。他走了我想,是什么吸引了这个孩子呢?应该是色彩,封面色彩丰富强烈,摆在那就是孩子首选会喜欢的类型。
故事是这样的,玛莉想画天空,可翻遍了颜料盒,就是找不到蓝色。“没有蓝色,怎么画天空呢?”玛莉很困惑。放学后,她看到傍晚的天空是渐变的黄色;回到家,她看着天空慢慢变成了黑色;睡梦里,她漂浮在色彩绚烂的天空中……原来天空不只是蓝色的,玛莉开心地画出了自己心中天空的颜色。
读完这个故事我在想,为什么玛莉会认为天空就应该是蓝色的呢?是不是她从小接触的人都告诉她天空是蓝色的。回想我自己,如果画天空我也会画成蓝色,因为那是个习惯性的思维。而且大家都这么认为。今天读了这本书,以后再跟孩子们一起画画,我会仔细回想一下我都见过什么样的天空,有蓝色,灰色,红色,粉色,紫色,黑色等等。
这本书是艺术启蒙一本不错的绘本。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美术总是不及格,老师和父母都已经下了结论,这孩子没有艺术细胞。但一个偶然机会,小男孩被带到一位艺术家的家里。艺术家本来只是和他玩游戏,让他画一些涂鸦线条,补充成画,再把这些画组成一个故事。但这位艺术家吃惊地发现,这个孩子能把线条画得活灵活现,而且讲的故事很有逻辑性,也非常有想象力。可是回头来看,为什么家长和老师却觉得他没有想象力呢?因为环境不同,伯乐不同。拘谨的环境,会压抑了孩子的表现,而在艺术氛围的环境里,让他自由发挥,没有标准答案的时候,孩子反而放松心态,像换了一个人。
创造力与试错成长:
作为家长要时刻意识到:成人眼里看到的世界和孩子眼中的世界,并不是一样的。要容许孩子犯错,避免灌输标准答案。同时,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和自由表达,多把孩子置身于综合的教育环境里,通过合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这本书的第一页是这样写的:玛莉是个艺术家。她喜欢涂涂画画,甚至还拥有自己的专属画廊。看看图画,原来这个“专属画廊”是家里的冰箱,冰箱上贴满了她画的画。我想玛莉一定拥有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生活空间,家里的冰箱可以让她随便贴。这让她有充分的学习的动力。
那孩子学习的动力到底是什么呢?
第一个动力是好奇心,如果运用好好奇心这种本能,孩子就会爆发出强大的学习动力;
第二个动力是理解和表达,为了理解别人和表达自己,孩子们会主动去学习说话等一系列技能;
第三个动力是证明自己,孩子们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和虚荣心,他们会通过学习来掩盖这种自卑,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儿童教育是一种信仰,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时间,才是最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
书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他拿走我的蓝色颜料,但帮助我绘制和思考天空的颜色。当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一切都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