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的自尊各不相同,有人自恋,有人自卑,还有人恰好平衡。
自尊的影响不会翻天地覆,但它默默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诸多细节中显现。
了解自尊的意义,能够更科学地认知自己,能够帮助我们建立完善、独立的自尊体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
构成自尊的三大支柱
构成自尊的三大支柱分别为:自爱、自信、自我观。
自爱,是无条件的。无论你表现得好、表现得糟,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你值得爱和尊重。自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童时期从家庭中获得的爱及情感的滋养。
自信,是认为自己有能力在重要场合采取恰当行动。自信主要来自我们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模式和学校教育模式——通过具体的行动,我们得到反馈,得出“自己有能力胜任此事”或相反的结论。所以说自信需要行动来维持和发展,平日里的小小成功对于维护自信是必需的。
自我观,是我们看待自己的眼光,对自己优缺点的评估——无论是否有根有据。每个人对自己的评价中,主观性都占了绝对优势,比如在旁人看来十分优秀的一个人,可能在他自己心里却是个一无是处的失败者。
如何判断你的自尊水平呢?
首先问自己一下问题:
① 你是否习惯性贬低自我?
② 你易于做出决策并行动,还是相反?
③ 你易受周围人的影响,还是相反?
④ 你易于坚持自己的选择,还是相反?
⑤ 你对失败和批评特别敏感,还是相反?
⑥ 当被人说到痛处时,你受到的打击是严重还是轻微?
⑦ 你有没有“假冒者综合征”?(“假冒者综合征”是指担心自己并不真正匹配工作岗位,是个假冒者。)
⑧ 你是否有幸福焦虑?
⑨ 当你被称赞时,会觉得尴尬还是轻松?
你的自尊水平如何呢?书中给自尊水平分为四类:
说到这里,我想你一定想问?自尊从何而来?何为自尊?
自尊的起源与自我意识的起源有关,一般儿童在8岁左右开始具有一种整体的自我意识。来自父母的爱、肯定和鼓励,来自同辈的认可与欢迎,来自社会的认同与称赞(包括但不限于老师、亲戚等)以及来自亲密朋友的评价都是构成一个人自尊的力量源泉。
在人生各个阶段都有影响我们自尊的因素。
在儿童阶段,我们的自尊收到父母的影响,父母的自尊水平影响孩子的自尊水平;来自别人的眼光,来自学校的教育,以及父母给孩子的安全感。
成人阶段,影响我们的自尊的因素更多,伴侣关系、朋友同事、孩子、工作、权势等等。
如何保护我们的自尊,提升自己
认清自己
扩大“开放区”,自尊就会增强。
我们要将自己的“盲区”转化为“开放区”,学会聆听,主动请周围人提出对你的意见,并对他们表示感谢。无论他们提出的是批评还是赞扬,都不要主观否认,而是听进去,并与自己的行为相印证,进行客观评估。
我们将自己的“隐藏区”转化为“开放区”,进行自我披露,诚实而不失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我们将自己的“未知区”转化为“开放区”,鼓励自己进入不熟悉的环境、尝试新的经历。
在我们认清自己的同时,也要学着全面接受这样的自己,对自己诚实,接受眼前真正的自己,才有益于提升自尊,学会爱自己,用更宽容的心态对待自己。
采取行动
这一切全是为真正采取行动做铺垫,行动本身才是实现自尊提升的有效动作。行动、获得正向反馈、然后自尊提升;或者行动、失败、正视失败、再次行动直到成功、然后获得正向反馈、实现自尊的提升。
改善关系
我们要改善和他人的关系,首先要做的却是肯定自己。明白自己可以不带挑衅地说“不”,也可以不带歉意地去要求某些事。
同时做到换位思考,这样在你说“yes”的时候,在答应别人请求的时候,你知道,这些都是发自真心的,而不是带着怨气或满腔的不乐意勉强接受的。
改变的策略
将抱怨转变为目标,例如将“我对什么都没兴趣”变为“我希望产生一些兴趣”。
选择适当的目标,例如将“经常邀请朋友”(取决于你)当做目标,而不是“经常被人邀请”(取决于他人)。
分阶段进行,例如在“我不满意感情现状”的现实,和“我想有一个挚爱的人”的理想之间,嵌入可以落实的“多参与朋友、同事间的互动,认识更多异性”的具体步骤。
求助心理治疗
独自一人真的很难调节好自尊的问题,如果你常常不满意、抑郁、悲伤,觉得无能为力,如果情场或职场的失败总是反复出现,甚至你身上抑郁、焦虑、酒精依赖等问题都在加重,那么寻求心理治疗或许对你会有好处。
结尾
自尊与我们一生相伴,也伴随我们一生成长。
培养良好的自尊水平,能够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更好的享受人生和感受幸福。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