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去图书馆带回一本书《刻小说的人》。莫名地喜欢书名“刻小说的人”和湖蓝色的封面,想都没想就带回家,不舍得放下!
有些人写小说,把故事写在纸上。
有些人刻小说,把灵魂刻入文字。
他的封面里有一个感觉“飞起来”的小人儿飘在半空中,手里握着一支笔俯在桌子上写着什么,很有动感。
《刻小说的人》是一本书评,一个月来零零星星地读,读得很认真也很放松。书里提到的作者和书籍似乎都是我喜欢的,颇有些深度。我一直对书名很好奇,读到第三篇“雷蒙德·卡佛:刻小说的人”就明白了。
Raymond Carver,如果按字面意思翻译就是“雕刻匠”的意思。
卡佛是短篇小说的大师,而写短篇小说如同写诗一样,是对文字的雕刻。
我曾经不止一次的梦想自己成为一个文字雕刻者,诗是语言的精华,短篇小说则是生活的精炼。
比目鱼说,卡佛和契诃夫一样毕生热衷于短篇小说,而且卡佛很喜欢契诃夫,契诃夫是卡佛的偶像和写作导师。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脑子里在搜寻契诃夫的小说,似乎看到有一个始终拿着一把黑雨伞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在路的拐角处缓缓走来,左顾右盼神情恍惚,还有《变色龙》里那个前倨后恭的巡警卑躬屈膝的嘴脸,还有可怜的“凡卡”央求爷爷带他回家的那封信……但对于卡佛的印象是空白。据说卡佛这把刻刀,技艺娴熟且自成一派,看来此后的时间里我非得读一读不可了。
这是书评人的力量,他可以打开读书人的一扇扇门,一片片窗。
《刻小说的人》这本书很丰富,翻看完全后,我非得重新罗列一下这些作家和这些小说:
冯内古特《五号屠场》——一场时间旅行,
奥康纳《好人难寻》——人性如此邪恶不忍直视,
卡佛的短篇小说——刻小说的匠人
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荒原侦探》《2666》《地球上最后的夜晚》
戴维·福斯特·华莱士《系统的苕帚帚》《无尽的玩笑》
《苍白的帝王》——一位抱负不凡却最终放弃的文学武士
大卫·米切尔《幽灵代笔》——文字背后的幽灵
《云图》——穿越时空的六重奏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叛逆男孩的少年侃
唐·德里罗《欧米伽点》——慢放与冥想
村上春树《为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跑步者说
阿乙《鸟,看见我了》——打中部分人的心脏
米歇尔·法柏《雨必将落下》——有些雨必将落下
阿丁《无尾狗》——被一个无耻的人打动
周云蓬《春天责备》——戴着墨镜遥望远方
查尔斯·布考斯基《苦水音乐》——人渣也有悲伤负能量也是能量
朱岳《睡觉大师》——像智者一样思考像顽童一样写作
舒尔茨《鳄鱼街》——璀璨闪烁的文字之光
马丁·阿米斯《时间箭》——一部倒带小说
尼科尔森·贝克《洞之屋》——完美的低俗
塞萨尔·埃拉《文学研讨会》——何处疯狂何处飞奔
詹妮弗·伊根《黑盒子》——Twitter式小说
恰克·帕拉尼克《搏击俱乐部》——要展示不要讲述
詹姆斯·M·凯恩《邮差总按两次铃》——硬侦探的冷叙述
保罗·奥斯特《纽约三部曲》——悬念保鲜术
托马斯·品钦《万有引力之虹》——歇斯底里的现实主义
乔森纳·弗兰岑《纠正》、
卡伦·罗素《柠檬园的吸血鬼》
我仔细体会了一下,这些作品的作者有一些共性,它们大都写法怪异或内容奇特,自带一些探索性,或者说自带悬念,这其实也正是比目鱼读小说的品味。这些颇有些新意的小说,让人看到了人生的无限可能性。
这样的小说于我而言是有魔力的,它散发出一种颓废的气息吸引我们去阅读,在卡佛的刻刀下,刻出一个极简风格,而比目鱼手中也有一把刻刀,他让我们看到那么多与众不同的刻匠,比目鱼让我们读到这些作家作品的精彩,剖析作品的同时,还读到了他们的身世,甚至他们的八卦。这样读起来作品更加丰满,似乎每一位作家都不是完美的,他们的不足被无情曝光,反而更加真实。
这一点正是我要学习的,读一篇作品自然要知道背后的故事。如《旅行者的早餐》里说到,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吃一份食物要知道食物背后的玄妙和美好,那么读一本书更要知道作品背后的来龙去脉,那样才完整。
我想比目鱼给我开出了一份很好的书单,还教会了我怎么写书评,至少提供了写书评的思路。另外,通过罗列该书的目录和内容,我找到了一点点为文章起题目的诀窍。
砍柴先生昨天批评我不会给文章起标题,建议我从“相关性、好奇心、共鸣点”三点来学会给好文章带上一顶漂亮的并吸引人的帽子。他说得很对,他给我的建议更是金玉良言。真不知该怎么感谢他。
读完《刻小说的人》我不想掩卷,这么多本书,读过的和没读过的我都要为它们写点什么,写也写不完的感觉其实很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