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也叫粽子节,在这思念亲人的日子,我想起了奶奶,奶奶去世十几年了,回忆过往还是那么清晰鲜活。
奶奶的一生经历三段婚姻,三位老公都是同窗好友,在我心里,奶奶是一位了不起的女人。
自从学生时代开始,父亲看我喜欢写文,经常刻意给我介绍上个时间四五十年代下奶奶的三段婚姻史,他叮嘱我,以后有机会一定要给奶奶写个专题传记。
无奈能力不足,总是耽搁,但是关于奶奶的婚姻,在年代背景下确实是备受争议,有人指责打击,也有人竖起大拇指。
01-
奶奶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出生的,第一任老公,也就是现在大伯父的父亲,他是民国的书生,分公粮的,他们当时是包办婚姻,奶奶一米六多的身高,眉清目秀,年轻的时候特别好看。
生了大伯父第二年,大爷得了痢疾去世了。在大爷的葬礼上,后来的二爷和我的亲爷爷是作为大爷同学到场的,据说他们是关系特别好的同学兼朋友。
后来因为封建社会下女人没有任何营生能力,眼下要养孩子,经过大爷家人同意,奶奶带着大伯父与二爷结婚了。
到了二爷那里,奶奶生了大姑和二伯,连同大伯,二爷承担着养育三个孩子的压力,生活虽然困难,但也幸福。
听父亲说,二爷能写一手好字,靠给村里写联赚钱。遗憾的是,后来二爷出了意外去世了,奶奶真的痛哭流涕,一生经历两次婚姻,爱人离去,留下孤儿寡母四人。
村里人背后议论纷纷,说奶奶克夫。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家家户户都吃不饱饭,婆家说奶奶带着三个孩子增添家里压力。二爷家里也开始对奶奶评头论足,看不顺眼,奶奶特别平和对待世人的冷眼相对,眼下养活三个孩子最重要。
02-
那一年,奶奶45岁,一方面要考虑养活三个孩子,另方面一个女人在二爷家遭挤兑。这些状况爷爷都知道,他作为大爷和二爷的同学加朋友,毅然决然站出来要迎娶奶奶。
奶奶当时是反对三婚的,封建传统社会下遭太多人人闲言闲语。但是三个孩子,一个10岁,一个6岁,一个4岁,有口饭吃都难,处于对孩子考虑,奶奶顶着巨大压力和爷爷结婚了。
爷爷家里条件其实不好,作业跟错党派的书生,爷爷在村里只是代课,但是相比于其他人是拿工资的。
为何爷爷会选择奶奶?
除了奶奶确实长得好看,作为奶奶前夫的同学,爷爷与奶奶认识一二十年,看得到奶奶在前两个夫家的勤俭持家、虽然经历了两段婚姻,但是奶奶始终忠贞于婚姻,如果不是前夫出事,奶奶不可能踏入第二段、第三段婚姻。
如爷爷所认可的,奶奶嫁过来以后特别勤劳,破破烂烂的老房子有了女人操持,一下子整洁干净起来,邻居各个刮目相看。
奶奶是带着三个孩子随嫁过来的,第二年爷爷四十多岁才生了女儿,也就是我的亲姑姑。
爷爷有了闺女特别高兴,第三年奶奶又为爷爷剩下儿子,也就是我的父亲。在爷爷这边,姑姑和父亲是同胞,确实得到较多的呵护。
跟随奶奶嫁过来的二伯和大姑,那时候一个10岁,一个8岁,面对母亲再生下来的弟弟,妹妹,自然有排斥心里。
这时候奶奶是最难的。
如何让爷爷把一碗水端平,公平对待几个出身不同的孩子,奶奶是特别智慧的。
她没有丝毫母亲的偏袒,反而更加照顾与爷爷生下来的父亲和姑姑,米粉水,米汤都是先给这两个小的,再加上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爷爷都看在眼里。
所以后来,爷爷主动拉二伯和大姑过来,一起上座吃饭。
这一些都是相互的。
那个口娘匮乏,吃不饱的年代,爷爷好伟大,一个代课书生,艰难地托起六个孩子的养育。
而所有的背后根源在于奶奶的大度、智慧、以及任何条件下的坚韧性格。
奶奶与爷爷生活了三十多年,爷爷65岁那年因食道癌去世,奶奶62岁。
03-
爷爷去世后,父亲24岁,姑姑27岁,都已成家。奶奶另外几个孩子也都成家立室了,经历了三段婚姻,往事如烟,艰难也都挺过去了。
爷爷走后几年,父亲和二叔建了房子,想把奶奶接下来新房住,奶奶执意不肯,她晚年一直坚持在破旧的老房子养点鸡鸭,住在偏房。
老房子坐北朝南,早晨七八点,阳光就倾泻而至,我记得冬天的时候每次天一亮,我们几个小屁孩就会冲向老房子,在房前小院玩撒,而奶奶总是坐在院门口,驼着背看着我们一群儿孙,每次我们争吵,她都扯大嗓子叫停,希望我们和谐有爱。
后来奶奶高血压瘫痪在床,由父亲和二伯轮流照料,一生坎坷,性格坚韧,熬到第二年,老人家实在不想让年轻人倒屎送饭,在一个平静的夜里,奶奶自己吃了毒药。
父亲看到的时候,奶奶自己穿戴整洁,盖着被子,永远睡过去了。
每次回忆奶奶一生三段婚姻,心头有一股热流涌上来,在特殊时代下的女性,为了子女有口饭吃,牺牲太多,但也凸显出伟大的母性光辉。
婚姻的忠贞不渝,同样体现在对孩子的养育负责。
在这端午节来临之际,怀念我的奶奶,祝福所有天堂人永远安康。
本周主题作文【齐帆齐微课第101篇,字数1850,共累积159200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