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节日好像越过越没有意思了,除了能够休息两天,也没有其它的期盼了。
现在能想到关于中秋的点滴,好像也是小时候在老家的印象了。
在中秋节的晚上,月亮正圆正亮的时候,妈妈把吃饭的方桌搬出来放在院里,桌上要放一些供品的,几块月饼,几个水果,西瓜是必须有的,好像那时有种什么说法,中秋节必须吃西瓜才能怎样怎样,现在是想不起来了,所以每家每户基本都会留一个西瓜过节。
西瓜从夏天放到中秋,一般都过了,我们土话叫“油喽”了,不知道是不是这两个字,从中间切开,里面基本都是汤了,拿碗舀出来放点白糖,也是很美味的。
月饼也不是现在的月饼,是自己做的,发面里面包上红糖馅,用不同的模子做成不同的形状,一般是桃形和圆形居多,扣模子的时候我们可以帮忙,那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等发好了,放锅里蒸熟,就是自制月饼了。我们小时候没有零食,过节的盼望好像也就多点,这样的月饼在我们眼里就是美食了。
等供品摆好,一家人要磕头的,至于拜的是哪路神仙,我现在也想不起来了。我和哥哥只是学大人做个样子,妈妈一般嘴里都会念叨:求yaya(神仙的意思)保佑我两个孩子健健康康长大等等祝福,然后大家分享美食,赏月,就算是过了八月十五了。那时的月亮很圆很亮,我们铺上油布躺在院里房檐下,仔细地看月亮里是不是有嫦娥,有桂花树,迷迷糊糊就睡着了。
等到了初中,转学到了爸爸单位所在的地方上学,那时候中秋别的印象没有,就是记得爸爸单位发的月饼特别好吃,皮比较厚,又松又软又甜,馅也有好几种,最喜欢吃的还是五仁的,里面有核桃仁、瓜子仁、花生仁、杏仁再等,特别的货真价实。后来大了好像再没吃过那样好吃的月饼了。
现在自己有了家有了孩子,过节也没有什么意思,单位发了一堆月饼,孩子大人都不是很感兴趣,昨天又下了半天的雨,月亮的影子也没有看到,只怕即使有月亮,也没有人会去注意,电视里演中秋晚会,电脑里什么都有,吸引力大概都要大过月亮。我们昨天中午吃饭比较晚,到了晚上,都不饿,就做了点汤,一人一碗汤,一块月饼,就算是过了中秋了。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传统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淡。而对我们这些远离父母亲人的人来说,节日气氛就更是淡而又淡了,倒是记忆中我家院子里那个放着供品的方桌,那轮皎洁的月亮在我记忆中异常清晰,祭拜时妈妈的念叨也不时响在我耳边。现在我们长大了,父母也都老了,愿yaya保佑我的父母,天下的父母都健康长寿!
贴篇2010年中秋节的旧文应应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