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爬猴子爬杆儿,杆长决定上限,努力决定高度,但以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还远没达到要拼天资的份儿上。
—— 小冬妮儿
01 要是有个能拿得出手的技艺 ....
作为一个从小受过专业化竞技训练的人,对文中所述的“刻意练习”不陌生,阅读过程中深感有过这种经历的人,在日后学习新技能时,一定是有心理优势的,因为:经、历、过,也更容易触类旁通。
这会给人一种内在自信和认为可以做成的“优越感”。所以,
“人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要有一个能做到拿得出手的东西。”
这是当年爸爸对我说过的话,是那时他对我培养的标准,也是我这本书读后跟家人探讨中,对趣多多的期许:找一个稍微独特的小领域,可以做到很棒(区别爱好)。
02 影响最终成就的唯一重要因素
“天才”都是训练的产物。
作者用一个大标题阐述这个研究结果和观点,是想强调,所有杰出人物,一定都是在本领域里花了最多时间的人。
小时候去体工大队蹭场地,专业队有个叫“六子”的哥哥,天赋和成绩都特别突出,大赛前,经常能见到他给自己开小灶,在我们这帮小孩的隔壁场地上训练素质、难度动作,像极了《芳华》里的何小萍,听说为了增加肌肉力量,还不惜健康的吃激素....
这些人的成绩和优秀,除了天赋,绝大多数是用我们看不到的刻苦训练换来的。
“天生这块料”可以帮助我们比别人更快、更轻松的达到一定水准,但如果已经借此跻身到专业化高手行列,再拼的,是高强度大量训练。—— 个人体会
除了身体,脑力练习一样,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本科生云集了各地状元,哪个不是智商碾压、天资过人的好基因,对于可基本约等于同一起始水平的天赋秉异,剩下再拼的,就是用功了吧。
所以便不难理解李Sir当年能把自己学到神经衰弱,那些说自己“没怎么好好学就考了全校第一”的,一定别跟他好(偶尔班级第一的另算)!他们是在狡猾的阻止我们前进的脚步。。。
所以,书中的核心观点是在不断强调,“练习是决定人们在某个特定领域中,最终成就的唯一重要因素”。
不过单看有些绝对,这前提得是,大家在先天条件和资源配置基本相似的情况下。作为凡人,觉得还是要客观接受“天资”对一个人的影响、甚至重要影响。作者这么写,可能是想像大人那样善良的让我这种资质一般的人相信,汗水比天赋重要吧。
03 刻意练习,通常并不愉快
书中在不显眼的地儿、有段不显眼的小字:
“刻意练习需要人们付出近乎最大限度的努力,一般来讲,这并不令人心情愉快。”
我看的重点在“不令人愉快”:
刚上小学那会儿,每到寒暑假,五六点就被叫起来,送到少年宫,在田径场跟小朋友们跑10公里,那场景叫惨不忍睹,体能差、意志力弱点的孩子哭爹喊娘说自己不是亲生的,有偷奸耍滑的跑到老师看不到的地方拈花拔草的,还有身残但志坚、边哭还边非得要坚持下来的....
长大后再看,后来出了成绩的,都是当年在训练中不会偷懒的死心眼儿的小孩儿。这种刻意练习的过程,真的无法与“愉快”挂钩,甚至在写下这段文字时,还用眼泪心疼了一下儿时的我们。
好在幸运的是,这种“被逼迫”的经历,会让人有一股子韧劲儿,逐渐演变成长大后的一种隐性力量,这一点十分珍贵。。。
最后,是书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
“当不再相信你可以实现目标时,千万别半途而废,跟自己达成协议,将尽最大努力回归到之前的状态或跨越停止期,然后再放弃。通常那时候,也许你就不会放弃了。”
小冬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