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大家都在家里隔离,春天看不到,美食吃不到。
尤为重要的是,我们最想让陪着自己的那个人也不能在身边,仿佛突然就孤独起来,自己被这个世界所抛弃。
隔离一结束,很多人如释重负,因为孤独的滋味真的不好受。
重新感受新鲜的空气、吃着心心念的美食、看着向往的春天,还有亲朋好友的陪伴,终于不再孤独。
疫情没有发生以前,我们应该是在人群中呆的太久了,就忘记了孤独的味道,所以一场疫情重新唤醒了我们对孤独的认识。
很多人觉得孤独不是人类应该有的东西,毕竟人本身就是社会性物种。
但是大多数人忘记了孤独才是人类的常态。
孤独不是环境上的隔离,而是内心的自我认识。
疫情期间的我们被隔离在家中,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这是孤独吗?
不是。
因为,这只是身体的限制。我们大多数人依然可以看剧、上网、聊天。
内心的世界依然没有停止活动,依然在和这个世界进行着交流,彼此往来的讯息流动表明你并没有被这个世界抛弃。
在疫情期间,真正孤独的是那些可以放下手机、放下网络、放下浮躁的人。
他们借此机会读了自己一直没时间读的书,写了自己一直没时间写的字,做了一直想尝试的美食、陪了一直希望陪的人。
这是一种认识自我的孤独,是一种修行的孤独,是一种快乐的孤独。
这样的人他们知道自己可以直面自己,可以在喧嚣的世界中安静地坐下来做自己的事。
说好的陪伴都会在孤独中走远。
小时候父母常说,爸爸妈妈不能陪你一辈子,自己还是要好好努力。
可是长大后才发现,不仅是父母,其实任何人都无法陪我们一辈子
记得很久以前跟同学说,我们会是永远的好朋友,什么时候见到都要热烈的拥抱,就算多年未见,我也敢在你的生活里肆意撒娇。
毕业以后,我们也曾想过见面继续拥抱和撒娇,可是我们面都没见过一次了。
就算再见,也可能真的是客气地笑着说一声——再见。
陪伴只是短暂,孤独才是常态。
有一次孟非参与朗读者节目,他说:
孤独是我们的常态,我们的父母会先于我们走,我们会先于我们的子女走,在这个世界上能陪伴我们的任何人,或长或短的只是一段,我们只需要经营好那一段陪伴的生活就好了,没有谁会一辈子和你在一起
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见面与分离的过程,这其中就是在制造孤独和享受孤独的过程。
谁说孤独就是一个贬义词呢?
很久之前一位老师跟我说:一个人在孤独中成长是最快的,因为他能看清自己。
把自己与嘈杂隔开,远离世界,享受孤独。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超然物外,是我们看清世界与看清自己的机会。
有人说: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当我们很多人在一起集聚狂欢的时候,恰不是这些孤独的人所希望的吗?
当一个人身处孤独,这个时候才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才是自己所成长的好机会。
一群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迷失自己,看不见自己的真正想法,只有一个人面对周遭,面对空无,才能面对自己。
其实,我们并不是在孤独中,而是孤独将我们的时间还给我们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