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发读书会】2024.2.27-29读书笔记分享
《论语》【39】
鲁国三家唱红歌。
【三家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学习笔记】
三家以《雍》彻。彻,同撤,在祭祖结束之时撤出祭品。三家,指鲁国大夫孟孙、叔孙、季孙三家。三家都是鲁桓公的的后人,桓公的庙设在季孙氏家,祭祖时,三家一起祭祀。在祭祖完毕撤出祭品的时候,就一起唱诵《雍》这首诗。
祭祀完毕撤出祭品是唱《雍》这首诗,是天子的礼仪。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孔子说,《雍》里面有一句:“相维辟公,天子穆穆”,相,是助祭的傧相。傧相是谁呢,辟公,是诸侯,比如鲁桓公、秦穆公,这就是公。天子穆穆,穆穆,是美而敬的仪容。这句歌词意思是:天子仪容庄严肃穆,诸侯们陪着助祭。
那么,这样一句歌,是在三家的家庙里能唱的吗?天子在哪儿?诸侯是谁?三家的地位,只是大夫,比诸侯还低一等,他们竟然用天子的礼仪。
张居正注解说,人臣敢僭越君上之礼,则妄心一生,何所不至。攘夺之祸,必由此起。僭越其礼,必觊觎其位,祸事就要起了。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诸侯唱天子之歌,必是要谋天子之位,那就要祸起萧墙了。
《论语》【40】
此时正是年底,大家都刚开完公司年会。年会必有礼乐,礼乐的背后,必有敬意,有爱心,有仁义。公司是否仁义,同事们是否相互亲爱,就都在礼乐之中了。你心里要真装着别人,否则礼节、舞乐都是虚伪,没有意义。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学习笔记】
人如果不仁,没有仁爱之心,那人心都亡了,礼有什么意义?乐又有什么意义?
仁,是发自内心的爱,是心中的一份真情厚意。这真情厚意,敬之以仪式文辞,就是礼;和之以音乐舞蹈,就是乐。礼主敬,乐主和。礼仪之邦,必有敬意;和谐社会,必有舞乐。
我爱一个人,或爱一个国家,便自然以礼节仪式来致敬,唱出心中的歌来抒发。如果心中并没有爱,嘴上“唱支山歌给党听”,又如之何?
此时正是年底,大家都刚开完公司年会。年会必有礼乐,礼乐的背后,必有敬意,有爱心,有仁义。公司是否仁义,同事们是否相互亲爱,就都在礼乐之中了。你心里要真装着别人,否则礼节、舞乐都是虚伪,没有意义。
《论语》【41】
请客吃饭,搞得礼文太盛,规矩太多,最后饭不仅没吃好,甚至没吃饱,还吃得很累,那礼的本质都不见了,不如简单一点。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简;丧,与其易也,宁戚。”】
【学习笔记】
林放,是鲁国人,他看见世人行礼,繁文缛节太盛,觉得礼的本原,未必如此。所以就问孔子:“礼的本质是什么呢?”
“大哉问!”孔子赞叹说,你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啊!看来是正问到了孔子想说的。
礼,与其奢也,宁简;丧,与其易也,宁戚。
易,是熟练的意思。依礼节而言,与其奢侈繁复,不如节俭朴素。就葬礼而言,与其程序熟练,不如哀痛惨怛。
饮食之礼,最初只是有碗盛饭喝酒就是了,这是本质。后来设置种种食具酒器规制,制定揖让周旋之礼,这是礼仪。但请客吃饭,搞得礼文太盛,规矩太多,最后饭不仅没吃好,甚至没吃饱,还吃得很累,那礼的本质都不见了,不如简单一点。
居丧之礼,最初只是伤痛哭泣,思慕悲哀而已,这是本质。后来制定捶胸顿足的程序,披麻戴孝的规矩,这是礼,是仪式。但如果搞得程序熟练完美,心中却没有哀痛思慕。那还不如没什么仪式,只是痛哭,那虽然不合于礼,却有真情实意。
这和上文说一个事,“人之不仁,如礼何?”如果心中没有,都是虚文缛节,本质不存,形式有何意义?
孔子此言,是针对当时鲁国的风气。大家拼命追求繁复的礼仪,追求盛大的排场,却忘了初心,忘了本质。而我们今天则相反,几十年没讲过礼了,礼仪不是太繁复,而是都没了。很多人都很粗鄙,人人都比较粗鲁,少数出类拔萃还有点礼仪的,也还粗糙。
林彪事件后,因为在林彪家里客厅发现挂着“克己复礼”的牌匾,还有《论语》等书,掀起了“批林批孔”的风暴,主要就批“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呢,简单的说就是有礼有节,克制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今天的中国,就需要克己复礼。因为大家都想任性,都不克己。大家都想支配别人,都不服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