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有幸,能在屏幕前观摩两位老师的语文课,虽然课题相同,却各有各的精彩。
陈梦毅老师从单元主题“小人物”入手引出《卖油翁》,继而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随后品析人物形象,最后拓展同类文言文。罗洁琼老师先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身份说出《卖油翁》的故事,再从对话中揣摩人物的心理,最后得出文章主旨。不得不说,两位老师的教学流程是清晰的,教学重点是突出的,学生是有参与其中的,不失为值得学习的课堂。
一般而言,作为新教师的自己总是在听完一节后草草点评,草草反思。蜻蜓点水,终究无所得,说得不正是如此吗?幸而,杨凌玲老师关于听评课的讲座如一场及时雨,灌溉我这干旱且贫瘠的知识荒漠。
听课大有裨益,这毋庸置疑。但该如何听?杨老师分别针对听课前、听课时、听课后三个时间段,给了我们详尽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这也让我对陈梦毅和罗洁琼老师的课关于“文言文怎么教”有了不一样的思考和感受。
文言文教学自有其特点,篇幅短小却晦涩难懂,寓意深刻却不易共情。于此,语文教师往往在文言字句的落实和翻译、解读篇章结构和深意上下功夫。
要想落实文言字句和翻译,总是难登大雅之堂,毕竟费时、无趣且不出彩。因此很多文言文课型的公开课总会另辟蹊径,比如用自己的话复述,以文中人物为角色讲述,甚至是角色扮演。学生的表现往往不错,也能很快推进课堂节奏,在课堂结束之时达到文章的主旨处。这样教文言文总能在公开课上讨彩头,但在文言文家常课上,教学效果总是让人失望。
原因有三:其一,绝大部分学生文言文底子薄,对着注释来翻译文章尚且磕磕巴巴,怎能在短短几分钟内流畅自然地复述原文内容?其二,复述需要较强的信息筛选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于初一学生而言,总是会出现重复拖沓、偏离重点的问题,因此复述能力的锻炼放在现代文的学习中会更好。其三,因为文言字词和翻译未逐一落实,理解文章本身便失去了基石,那又该如何带领学生在文本走个来回呢?
依本人拙见,我认为在家常课中,还是应领着学生厘清重点文言字词的释义,以及重点句子的翻译。也许有老师会觉得在此过程中丧失了语文生动和美感,但生动可用活泼的教学形式补足,例如抢答、猜谜等,美感可用博古通今的知识底蕴来补足,例如增加说文解字、古今差别等。
另外,本人曾尝试过在授课前让学生先背诵相应文言文的原文、注释和翻译,发现学生在上文言文课时轻松不少,易入境、入情、入理。但这有一个弊端,就是学生前期的背诵必定是痛苦的,这绝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更好的方法仍需上下求索。
感谢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感谢杨老师的专题讲座,惊起了我这一潭波澜不惊的死水,警醒我应不断奋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