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做了猪肉大葱馅的肉包子。
一早就发了面,去菜场买来新鲜的猪肉,自己手工剁馅,切上两棵山东大葱,葱姜花椒水打肉馅,放点老抽、生抽、胡椒粉、蚝油、食盐、白糖,用手(有温度)一搅合,香味就弥漫整个厨房了。
面发的好,包起来手感好,心情也好,二次醒发,上锅蒸十二分钟,闷两三分钟(夏季),开锅出笼,完美!
尝一个,味道真不错。
饭桌上家人对包子赞不绝口,我却给他们讲起我对包子最美的记忆!
记忆中最好吃的猪肉馅包子,是大学食堂里的,那种味觉享受至今都无法超越。
在80年代,农村的孩子到城里上学,每日三餐能按时吃到米饭、馒头、炒菜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从小过惯了节俭的生活,买菜时挑最便宜的,很少买鱼、肉,一个月也吃不了两次荤腥。
食堂里专门有个卖包子的窗口却是我和同伴最大的诱惑!那包子个头不大不小,刚好够女生两三口吃掉(和我今天做的大小一般),咬一口,浓郁的肉香夹杂着淡淡的葱香味钻入鼻孔,最致命的是,有时候包子的汤汁会流出来,不小心滴到手上,就那么一舔,滋味妙不可言!
真是不常吃,因为两个包子相当于两顿菜钱,只有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或者是有重大事情让自己觉得该庆贺一下的时候才去光顾那个窗口。
为什么后来再也吃不到那么香的包子了?小时候父母就教育我们,肉不能常吃,常吃就不香了,偶尔吃一次才香。虽然是哄孩子的话,可是真的有道理,如今的人们天天山珍海味,对食物的加工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很难吃到小时候的味道,物以稀为贵,味觉也是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