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古城,西安必定在名单当中。十三朝古都,不仅给这座中原城市带来兵马俑,还带来了缤纷的美食文化。
西安有什么好吃的?
馍,凉皮.......
如果你说不出来更多,要么你没去过西安,要么你白去了一趟西安。
说个冷知识,2012年的时候,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站CNNGO,由全球网友投票选出,“亚洲十大最佳小吃城市”, 其中西安美食排名第二, 而且这还是西安也是中国内地唯一上榜的城市。(不过小编怀疑这批全球网友没来过广东)
西安的建筑一角
西安经历了周、秦、汉、隋、唐......13个王朝建都,政治、经济、文化都给它带来的丰厚的资源,从炎黄两帝到秦始皇再到五胡,美食上兼收了各地的原材料和多民族文化,也是十分正常的事,否则也不会被列为风水宝地,让秦始皇这一邯郸人葬在了西安。
那么,西安到底有什么好吃的呢?
据某位陕西人民的不完全统计大约数了个一百来种吧,三个月内不重样没大问题。在他们眼里,摔碗酒只是被抖音带跑偏的标志,西安的味道应该与这座城市的历史一样多重而又耐人寻味的。
西安美食
单说面,就有岐山臊子面、户县软面、腊汁肉揪面片、油泼面、棍棍面......
说起馍,人家除了能夹,还能泡能炒能煮,羊肉泡馍、牛肉泡馍、小炒泡馍、三鲜煮馍
再来谈饼,就有葱油饼、烤饼、水晶饼、柿子饼、金丝饼、鸡蛋灌饼
糕点也能单分一类,甑糕、玫瑰镜糕、桂花凉糕糕、油糕.......
主菜方面,烩三鲜、葫芦鸡、麻皮猪蹄儿、辣子蒜羊血、商芝肉.......
当我们还在争豆腐脑该甜该咸,粽子加糖加盐,西安人可能会默默端出自己的卤汁豆腐脑和蜂蜜凉粽子。
关中平原的美食,色彩上带上了中原汉子的硬气,做法刚烈,搭配大胆。总的来说,西安美食,就一个词,硬核!
西安的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也一样。唐朝魏征府邸旧址永兴坊如今就成了一个食肆,里面聚集了五十多家特色美食经营户,回民街更是游客们必去的美食街,而在土著们心中,北广济街、北院门、西羊市、大皮院、化觉巷、 洒金桥串连起来的回民街才是真正代表西安的风情。
穿梭于这两处地方,仿佛置身于西安的美食殿堂,琳琅满目,即便是吃不动了,也能在食肆中游走,闻着香味尽饱眼福。
biangbiang面
一点戳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官朝上走。你一扭,我一扭,一下扭了六点六。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夹了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拴钩搭挂麻糖。推着车车走咸阳。
这首歌谣唱在关中平原流传很广,唱的就是biangbiang面。Biang字是陕西独有的汉字,没有被字典收录,字库里也很难查到,但是歌诀却是一代传一代,经久不衰。
面煮熟盛入碗中,放上各种调料、蒜泥、小葱、秦椒面,将烧熟的菜籽油浇在调料上,长筷稍加搅拌,吃起来又香又筋道。
辣味、醋味、香油味在料浇在宽面条上的刹那间汇聚其中,一嗦下去,体会那份热烈的快感。
biang biang面
烤猪蹄
看过《庆余年》的人大多会都李沁扮演的鸡腿姑娘印象深刻,要是这朝代是在西安,可能就得成为猪蹄姑娘了。
西安的猪蹄虽然是烤的,但咬起来入口即化,搭配上西部地区特有的香料,猪脚、猪皮与骨骼之间的胶质被牢牢锁住,吃起来柔软又极具弹性,干粉的刺激下味蕾瞬间被激活。
烤猪蹄
肉丸糊辣汤
当小编说起对胡辣汤的接受程度一般般,陕西人民则跟我强调,胡辣汤和糊辣汤是有区别的,前者来自河南,后者才是属于西安的孩子。
来一碗肉丸糊辣汤,配上葱油饼,口感如同在吃藕粉一样,却又分明感受到极具西安特点的辣,比起河南糊辣汤的海带炸豆腐,西安糊辣汤里的汤汁和软糯的土豆片仿佛更温柔,不仅暖到了胃,心也跟着热烘烘的。
吃的时候,一定要配饦饦馍,将饦饦馍掰成小小的块状放入胡辣汤,汤裹着馍。一口下去,麻麻辣辣,顿时有一股暖流灌入体内,让这一天充满了活力。
肉丸糊辣汤
甑 糕
如果说景点里的美食大多加上了网红滤镜,那么藏匿在街巷中的甑糕绝对是地道首选。
单是“甑”这一字,就透出了历史的厚重感,它其实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古老的蒸器,顾名思义,甑糕就是在这样的容器上蒸熟的糕点,名字继承了中原人一贯的豪迈与直白。
红枣、芸豆、白糖、葡萄干搭在糯米上蒸熟后,米枣交融,分外香甜,口感醇厚。几三五块钱就能吃上一大块,用料饱满实在,分分钟承包了许多南方女孩子一天的饭量。
除了这些,还有柞水洋芋滋粑、子长煎饼、柿子糊塔、油茶麻花......品类繁多。西安活泼的一面,也都尽显在一样又一样民间小吃当中。
甑 糕
雁塔钟声里,长安城墙下,曲江书香中,一座城市的韵味,总归离不开它的烟火气。无论是扬名海外的凉皮肉夹馍,还是走进西安才能尝到的糕点面皮,它们都代表了西安,书写着西安饮食文化。
(听说简书不能放公众号链接,那么我们就先暂且在这玩玩吧,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