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讲,在她们还是孩子时的山东老家,从腊月二十三到整个正月,家里都要蒸多些馒头包子,给那些前来敛干粮的人。
敛干粮一般发生在春节前,也称为敛食。敛干粮的多数是本村或邻近村子生活困难的人家。一早出门,带上一个一大布袋,挨家串户地敲门,说上一段吉利话,表明是敛干粮,本家就立刻明白,转身走进厨房,拿些馒头、包子、丸子之类的食物,交到敛干粮人手中,吉言好语地送出门去。这些送出去的干粮被敛食人称为年食。干粮做得好,迎送态度好,来敛食的人就多,家里的人气和口碑就好,日子也会越过越旺。
抓集是另一种敛食。是腊月二十三小年赶集时,允许日子过的最穷困的人蒙上面孔,或者做些妆扮,到集上随便拿取过年所需的年货或钱币,不需支付费用,只需磕头作揖,以示感谢。赶集的摊主也会提前有所准备,乐得施舍。
敛食彰显的是全民慈善的良善社会和邻里风气。这个春节,我在曾有这风俗的乡里,已不见这风俗,问及年轻乡亲,也没有人知道这些事。
有些好的传统民俗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消失了,敛食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农村已经脱离了贫困,实可喜。但社会发展的太快,民俗被丢弃、破坏的也太快了,真可忧。曾经的全民慈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反被遗弃、污损的不像样子。心里仁德废,口中仁義声。那个贫困农村有敛食的时代何曾有人呼吁慈善事业这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