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置目标
你要自控,你总得有个方向,有个标准,所以这时候,你就需要去设置一个目标。
我们不缺乏目标,我们的问题是目标太多了,而且这些目标之间是互相冲突的。
最终导致一个结果,就是这些相互冲突的目标,带来了苦恼而不是行动。
冲突的目标,造成的后果:
第一个后果就是愁的多,您的那些目标之间的竞争性越强,你就需要花越多的时间去考虑。
第二就是做的少,目标考虑的越多,你可能就越南采取行动。
第三就是会造成一些身体和心理的问题,你会焦虑会抑郁等等。
2、蔡式效应
这个效应的意思就是说,当你有任务没有完成,目标没有实现的时候,你的脑子当中就会有一个声音,一直不断提醒你,有任务要完成,有目标要实现,就好像内心的一种声音、一种唠叨一样,让你觉得非常焦躁。
我们不要设置一些相互冲突的目标;其次,我们可以把那些未完成的事情做个计划,让自己内心的声音消失,进而可以自控,可以更专注地做当下的事情。
3、监控行为
自控的第二个步骤,是监控行为,自己监控自己。
4、自我意识
如果没有自我意识的话,我们的意志力不知道要去干嘛,空有意志力,但是没有作用。自我意识会指挥你的意志力,你要这么干,你要那么干,才能达到标准。没有自我意识的意志力,就像盲人指挥的大炮。
5、监控工具
在设置目标的时候,一般情况下,短期目标比长期目标要更有效,因为短期目标能够很快地看到反馈。但是如果你能把长期目标和当下的行动联系起来,那么你的长期目标就会很有用。
把自己努力的过程和自己的目标公开,因为公开之后,你没有做到就不太会为自己找理由,如果不公开的话,你经常不做就不做了。
我们可以通过电子工具跟软件,把数据分享给别人,通过这样的行为,来实现自我监督。
所思:我们在设置目标的时候要避免冲突,尽量先设置一些短期目标,能够及时得到反馈,或者把自己的长期目标跟自己的短期目标相互关联,还可以把自己的目标分享给别人,通过别人来实现自我监督。(比如你想要减肥,一个月想要减掉10斤,本来这事只有你自己知道,可能有时候自己就会控制不住,觉得反正也没人知道,但如果你把自己的目标告诉小伙伴们的话,大家可能就会不自觉的来监督你,自己也会更自觉,实现目标的机率就会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