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有个老朋友老刘,算是他师兄,比他高了两级。多年来关系一直不错,两家孩子是同学,大人孩子都保持很好的关系。
老王和老刘都是一个系统的,老刘多年前从事业单位调到局里,后来做了局长。
老刘认可老王的笔杆子和才干,就把老王也从下属事业单位调到了局里,做了个重要科室主任。
副局长老李对老王也不错,但是老李多年副局长没有扶正,跟老刘关系不睦,老王多思多虑,常常受夹板气。
老王儿子读书时不努力,毕业后,借助老刘帮助,在系统事业单位安排了工作,现在发展不错,后来出了系统,任一个部门副职。
现如今,老李已经去世。老刘家也早就随女儿们搬到了京城。
只是老刘念旧,每年都会回老家住一段时间,跟老朋友们凑一起,吃吃喝喝,玩玩乐乐。
掐指一算,老刘快80岁的人了,老王年纪也不小了。
今年老刘回来,老王免不了去看望老刘夫妇,他去带了水果。老王老伴和老刘老伴退休前是同事,也去看了老刘夫妇,她也带了东西。
有一天老王跟儿子说,让儿子请老刘吃顿饭,在饭局上要感谢人家当年安排工作的恩情。
老王儿子就有点反感,多少年的事了,还得挂在嘴边说吗?这么多年早就用实际行动感谢刘大爷了。
老王老伴跟儿子说,最近老刘常在酒桌上念叨过去的事,老王觉得就是要人情。
老刘喜欢前呼后拥的感觉,每次他回来,大家都给面子,都请他喝酒。
这些老人家到一起,无非聊的就是过去的事,聊各家孩子发展。
有一次老王喝多了回家,因为腿软倒地,手腕挫伤,好久才好。
老王老伴发怒,说你们这些老家伙,都七老八十的了,这么喝大酒有啥好处?如果喝多了摔坏了,谁能承担后果?
老王喝多了回家跟老伴翻小肠,陈芝麻烂谷子,追溯到年轻时跟老伴的不快。
给老伴气的够呛,半宿没睡好,第二天顶着个熊猫眼。老王醒酒了,手腕肿了疼得厉害,看老伴脸色,知道自己犯错了,说自己再不喝了。也不再让儿子请客感恩了。
人就是这样,你心里没有是非,就惹不来是非。
你计较什么,介意什么,就出现什么。
老刘提到当年帮助老王儿子安排工作的事,也许只是顺口一说。
老王让儿子请客,表达感恩之情,也或许没必要。
更多潜意识里的含义,更可能是让儿子展示给这些叔叔大伯看看,因为孩子发展的不错,远不是年轻时的样子。
谁在意老王儿子发展好不好呢?当然是老王自己。
人家如何说,如何想,其实跟老王都没有关系,那是人家的事。
老王的感觉和想法,是老王自己的事。
如果老刘真的要人情,老王也这么认为,那老王就认同了老刘的说法,觉得还欠人家人情,还需要还人情。
如果老王觉得问心无愧,对老刘已经早就感谢过了,那老刘怎么说,说什么都不是问题了。
关键在于老王如何认识这件事。况且,老刘也许就是那么一说,显示他曾经帮过老王,并没有别的意思,也说不定。
老王在意了,所以老王心里不舒服,打算让儿子安排饭,还要说感谢的话。
居安思危,是很好的习惯。但是多思多虑,想得过多,或许就没必要了。
以前跟朋友打球时闲侃,他说人会被人评论的话题。我说人活在世上,免不了被人评论。
你可能评论别人,别人也在评论你,这是正常的。都能做到客观中立吗?未必!
如果你认同了人家对你的评论,你就是认同了人家的话。
如果你被诋毁,你生气,说明你认同人家对你的诋毁。
反之,你被赞美,你开心,说明你也是认同了人家对你的赞美。
你的情绪随着外界对你的评价在变化,你还是你吗?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谁做到了?
我跟朋友说,每个人都活在别人的嘴里,但不会活在别人的心里。
别人评论你,不管好赖,都不是影响你情绪的原因。
如果你自己对自己有清楚认识,谁怎么说,又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你在意、介意,所以你或愤怒,或开心。有必要吗?当然没必要。
当你想明白这一切,外界评价都不是问题了。
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评价都可能有不一致的地方,所以说求大同存小异。
好朋友也不是完全意见一致,大体观念差不多就成。
对一个事一个人的看法不同,人家如何评价,跟你也无关,你生气,说明你共情了,或许勾起你的情绪了。
看娱乐圈,新闻来了,甚嚣尘上。但很快被新爆料覆盖,前边的成了旧闻。
即便你被人评价,而且是负面评价,那又如何?说过了也就没人说了。谁会在意你好不好?只有你自己才在意。
每个人活在别人嘴里,但不会活在别人心里,让人总是评论你。
生活中,即使你自己受到了外界的不良评价,让你不舒服了,也不必在意和介怀。
你首先做的不是愤怒、辩驳,而是静观自己。
如若你对自己看得清,就不会在意外界评价。
你越在意,越不舒服。
嘴长在别人身上,别人怎么说你控制不了,到你能管好自己,能做到不在意,才是你最该做的。
这就是放得下。
能看得透,想得开,放得下。你就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