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的新闻看到全国很多地方都下雪了,所谓“大寒小寒收拾过年”,但是过了大寒节气的厦门,依然看不到冬的气息。其实相比之下四季分明的地区,人的平均寿命会更长一些。
古人根据四季交替发明的“二十四节气”不无道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所以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节气变化影响五脏六腑的健康
节气的更替变化反映着气候的变化差异,这种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的五脏六腑、生老病死。节气不仅仅知道着古人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也知道着如何祛病养生、延年益寿。比如“霜降”这个节气,代表的气候含义是天气日趋寒冷,露水逐渐凝结成霜,快到到来的低温会危害秋收昨物,农民应抓紧收取田间作物。同时,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还有胃肠疾病的人群,应该特别注意养护身体,调整作息和饮食,顺应气候变化,防止疾病发作。
大寒,防风御寒
刚过去的今冬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公历1月20号),顾名思义,一年中最冷的时刻已经到来了。但在气象记录记录里,大寒的温度却不想上几个节气那样酷冷,虽然还处于寒冷时期,但温度已经开始由低渐高了。
古有“大寒小寒,防风御寒”的说法,大寒时节气温较低,我们的新陈代谢放缓,五脏六腑既需要吸收充足的养分来抵御风寒,又要迎接立春的生发之气,同时,由于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为脾所主。因此,这个时候养生的关键是补气养血,濡养脏腑,并且注意养藏、养阴等。作息方面要做到早睡晚起,等到日光出现时起床才好,不要让皮肤开泄出汗,汗出过多会耗伤阳气。
饮食原则
在这一年间最冷的时节里,除了加强身体锻炼的饮食方面更要多加注意。大寒期间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高发期,寒气容易刺激脆弱的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疾病。所以适当多吃些能祛风寒的食物,以防御风邪的侵扰。
藏热量:
大寒养生的基本原则应以“藏热量”为主,植物的根茎是蕴藏热量的仓库,多吃根茎类的蔬菜,比如芋头、番薯、山药、土豆、南瓜等等,它们所具有的丰富的淀粉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可以快速提升人体的抗寒能力。
补充维生素:
气候寒冷干燥的冬天,许多人有嘴唇干裂、口角炎症等问题,这主要是养胃缺乏维生素B2,可多吃含乳酸菌、酵母的食物,这些食物都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B2.
有节制的饮食:
寒冷会使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胃肠遇寒冷刺激很容易引起功能失调,出现消化性溃疡、胃肠道炎症、消化不良、胃胀等现象,尤其是冬天人们贪吃火锅,以为这样能驱除寒气,却不知道这样过多的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更容易引起胃肠疾病。因此,大寒期间饮食要有节制、切记暴饮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