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练第九天,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做任何事贵在持之以恒。战胜了自己,你将获得全世界。这些励志的话,说说很简单,真正要做到,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得到的,得一步步循序渐进,本着相信自己的原则,先培养自己的耐受力,每天前进一小步,日积月累,学习、总结,思考,精进。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前进的道路。
昨晚去超市购物,物价飞涨得令我难于接受,像我这样异于常人思维的人,少金而又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兴趣爱好的人,也只好做一个清教徒,选择一些消费得起的绿色健康菜蔬,还文邹邹地说出“居陋室,一箪食一瓢饮足矣”的穷酸言辞,实在是不入大流的迂老夫子行为,颇有吃不到葡萄而说葡萄酸的嫌疑。我是不是是时候放下这种“端”着的空架式,而像其他人那样去追逐实用的物质利益?想到三闾大夫屈原投江自杀前与沧浪渔翁之间的对话“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更想到一代大师弘一法师最终放下尘缘归于佛门的举动。他们都是参透了生活的大彻大悟之人,我算个什么无名小辈啊,连文学的道道都还没有悟透半分,充其量也只是一个落魄的残障儿,半文盲的身份。然而人的本性要更改也是需要时日和见识的,还是痴痴傻傻,疯疯癲癲地了却残生吧。太过悲观了,于人于己都不好。我还是坚持码几个字以自娱,锻炼好身体出去见识见识祖国的大好河山为妙吧。这样想想,也只得做好眼前事,其他的,随遇而安吧。
不到5点就醒了,昨夜有几颗星星在天空中眨着眼睛,本以为笃定今晨可以看到日出湖景的壮观景象的,没想到天灰朦朦的一片,路上冷冷清清的,颇有“春雨空朦雾锁湖”的意境。原想像昨天一样临时改变晨练路线的,又想看看“雾湖”的景致,也就一直趋前,直抵目标而去。一路上,鸟儿的“叨啾”之声不绝于耳,仿佛好奇于我独行在这春深的清晨,像个闯入它们清静世界的异类;三、两只鸟儿还气定神闲地在公路上漫步,胆儿大到待飞驰而过的轿车快要碾压到它们后,才迅即飞散,就像想逗趣找乐子一般。看门的狗儿,听到我脚步的动静,也放开喉哤狂吠起来。那声势的确吓人,看看四周没有其他行人,我童心大发,想起女儿平常对付犬吠的方法,就有样学样地狂吠了几声回去,居然狗儿被我搞蒙了,停下来一楞一楞地看着我,似乎在思考,哪来的同声异类?我忍不住笑出声来,真是个疯癫痴傻儿。人在动物眼中,或许也只不过是另一族群罢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湖边就摸鱼捞虾。路遇一早起收笼的老师傅,我问询他可有收获,想着买些鱼虾回家当午饭菜。他放低空桶让我看,说今天还没有收获,还撑破了一张笼。夸我起得挺早,还跑这么远路。我们像熟人那样聊了几句,我已经完全能够融入这乡间生活。
在桥边马路上,我注意到了几年前我和丈夫合作做的雕刻字,“幸福桥”和厂铭牌,往事又一次像过山车般在我眼前晃荡而过。那时候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我还会重新拿起笔,像学生时代那样,倾诉着自己的喜怒衷肠;也不会想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除了努力生存下去外,还有那么多的好景致供我欣赏。我把自己当成一个孤独的异乡客,只愿女儿快快长大,我好卸下身上的负重。现在看来,无论怎样,一个人做了母亲后,就注定一生成为那个放风筝的人,无论风筝能飞多远多高,都无法松开手中的那根线了。
高邮湖,我又来了。怎么看也看不厌的湖景哦,每一个季节,你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致,之前我在散文中都有过描述,地域的宽广和胸怀的博大,是我对于你包容心的理解。湖风吹过,芦苇的枯枝摇曳,它的根部一定在返青吧?“旧枝褪尽发新芽,青绿转黄结芯蕊。历经岁月添羽翼。寒冬蓬勃飘白絮。”我就喜欢胡邹几句,至于诗韵,还有待细节精雕。看着漫水公路和高架桥,还有这芦苇,我想起了苏若兮的诗中描述过的两株头挨头的芦苇拟人化的情诗和一个朋友跟我聊的她的青春和关于苏北地方婚嫁的“换亲”习俗;又想起我初到苏北新婚蜜月和母亲一起坐渡船到高邮文游台旅行的场景;更想到父亲在我生女儿时,从广西来想到高邮寻访‘韦氏一族’没能成行的遗憾事。所有的细节,都值得我用笔墨去记录和描述。我和高邮的情缘,或许是冥冥之中的上天注定。一个精通五行八卦测算的文友,也笑谈我的命运因水而生发逆转性的论调,让此刻的我心生感叹,我该感谢苦还是该感谢生命的不屈呢?走过来的日子,再苦再难也会变成是风景,那些感伤,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结痂,只有触碰到相同的场景后,才会再次被撕开,再次鲜活地再现。时间是医治创伤的最好良药,佳节到来时,我还是会再次沉浸其中,无法释怀,难以释怀。
此生,我或许就被一个“情”字所累所困,难成大事,就甘于做一个普通人,走过看过回忆起,用心生活,用心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