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两地碎碎念
女儿毕业正式上班已有一个月了,通讯如此发达的年代,虽然可以随时通话视频,但女儿不在身边,我还是感觉时光如此漫长。上大学也在家门口的女儿,算是真正意义上开始独立生活了,自己学着做饭、自己决定工作、自己面对困难。我这个编外辅导员,只有反复咀嚼着母女微信里、QQ里的碎碎念。
“妈妈,实习时带我的师傅跳槽了,已经年薪百万了,被深圳的一家公司挖走了,他写一份地产开发计划书都值百万,我才刚学了个皮毛。” “好好学习,这就是榜样,艺不压身,有真本事是工作找你,而不是你找工作了。”
“妈妈,单位里的同事都好漂亮,肤白貌美大长腿,除了我。” “南开的毕业生素以低调踏实赢得肯定,你也一样。” “老板会不会因为我拉低了公司颜值,不给我涨工资呀。” “哈哈,难说。”
“妈妈,黑裤子掉色吗?我把它和白衬衣一起扔洗衣机里了。” “掉色,白衬衣应该手洗。” “啊,晚了,洗衣机开始工作了,拿不出来了。”
“妈妈,我卧室里有个大飞蛾,吓死人了,我躲在卫生间了。” “飞蛾又不咬人,不敢杀生,就拿纸捏出去好了。” “弱小、无助、可怜的我。” “怎么样?抓住了吗?”“我把它锁在卧室里了,我在客厅沙发睡觉了。” “啊!”
“下班了吗?” “没有。” “怎么每天都晚上十点才下班呀,你刚去什么都不会,加班干什么?” “我在看同事们工作。” “看别人工作那是老板的事,快回家休息。” “不行,没有人回家,我在跟同事学习,我已经学会基本算用地面积、容积率……。”
“妈妈,馄饨是凉水下锅还是开水下锅?” “开水,太笨了,怎么嫁人。” “哎呀,一会不看着馄饨都死在锅底了。” “开水下锅后要用勺镗起来。” “貌似也熟了。” “呵呵,在家不是从不吃馄饨的吗。”
……。
三十年前我上大学远离家人,四年后毕业分配,还是在外地。和女儿一样住单位提供的宿舍,我那时是住2人间,但卫生间、水房都是一层楼公用的,宿舍只有2张单人木板床。女儿宿舍是2人2室2厅,配置全套家具家电床的的公寓,条件好了很多。
我工作的办公室只有不能打长途的公用座机,能打长途的电话只在所长办公室,对于刚毕业的我们,望尘莫及。第一年月工资103.50元,除了吃饭,给家人和自己购置生活用品,每月还能定存20元,当然花钱是要算计的。两地联系有急事就只能跑到邮局发电报,记得是7分钱每个字,我把能说的话缩写到只有父母可以明白,日常与父母的联系只有家书,每封信如果不超重只要8分钱邮票,我摸索出基本信纸在6页之内就可以不超重。每天工作之余,静下心来只有用文字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挂念,刚毕业那段时间应该是这辈子写字最多的。
写信也是每周必做的功课,就是出差也一定坚持,为了不让父母担心。那年代与父母的交流也没有现在这么开放和逗逼,写信和周报差不多,向父母汇报一下工作内容,在工作岗位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写了什么论文,准备去哪里出差调研,参加了单位的什么活动,最多也就是这周哪位师傅请我去家里吃饭啦,我又买了什么颜色的毛线给家人织毛衣而已。诸如加班工作经常吃不上饭、骑自行车摔成脑震荡、单休日去批发市场批发小饰品,下班去市中心夜市摆地摊,这些事是肯定不能告诉父母的。
每一封信母亲都是认真回复的,有时是一封信里父母各写一篇,每个字我会仔细品味,如同父母就在身边叮嘱一样。父母的回信会告诉我厂里又涨工资了,他们参加了我的同学谁谁的婚礼,老邻居们有哪些变化,最多也就是家里的花开了,家里又存了什么好吃的等我回家。我知道回信的背后隐藏着父母又生病了,在家如何省吃俭用,家里没有人干的体力活,一样他们也不会告诉我的。
同样大学毕业初入社会,同样离开家人直面生活,在女儿身上又明显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我知道这段独自成长的阶段,我们都会有带着耳机单曲循环的寂寞夜晚,也会在晴朗的日子高傲地抬起头仰望天空,只为不让自己的眼泪流出,也会为了我们那个温暖的家而努力越走越远……。
年代变迁,碎碎念的内容、方式随之改变,不变的永远是世界上最深的母女之爱,唯有爱不能辜负。